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非法传销为致富 拘禁他人被判刑
作者:曹媛媛 翟红斌   发布时间:2004-01-14 16:47:04


    为了吸收更多的人做自己的“下线”,达到发财致富的目的。甘肃省高台县农民盛占明、方句廷竟采用非法拘禁的方式强迫他人搞传销,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改变他人的穷困命运。日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

    盛占明、方句廷均系甘肃省高台县人。几年前,怀着发财致富的梦想,盛占明、方句廷和其他几个老乡一起来到郑州。在听了几次传销课后,两人就加入到非法传销的队伍中去, 在国家明令禁止传销后,仍无视国家法律,继续非法传销。2003年10月,为了吸收更多的人做“下线”,达到自己发财致富的目的,盛占明就以自己在郑州开饭店,需要人手帮忙为由,于2003年10月15日将同乡程某(本案被害人,现年19岁)骗到郑州。满怀希望的程某到郑州市后,发现盛占明一伙并非在开饭店,而是在做非法传销的犯罪勾当。觉得自己上当受骗的程某于10月31日要求回家。眼看到手的财路要断,盛占明恼羞成怒,为了阻止程某离开,迫使其继续在郑州做非法传销,盛占明伙同方句廷、李晓伟(在逃)将程某控制在郑州市中原区大岗刘乡卧龙岗村其租房处,对其实施殴打。当日下午,程某趁盛占明等人不注意之机跳楼逃走并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盛占明、方句廷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有殴打、侮辱情节,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拘禁罪,且系共同犯罪,依法应从重处罚。

    相关链接:

    由于传销具有组织上的封闭性、交易上的隐蔽性和传销人员的分散性等特点,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低,有关管理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手段滞后,群众消费心理尚不成熟,一些不法分之便利用传销,打着快速致富的旗号,从事迷信、帮会、邪教、流氓、价格欺诈、骗取钱财、推销假冒伪劣产品、偷逃税收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严重背离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影响了社会稳定。针对上述情况,1998年4月,国务院就发出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传销经营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已造成严重危害,对传销经营活动必须坚决予以禁止。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非法传销活动,2001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对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的问题作出了如下批复:凡于1998年4月18日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发布以后,仍然从事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25条第(4)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