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井冈山的雨
作者:秋雨   发布时间:2011-07-05 15:53:08


引子

    知道参加井冈山红色之旅的第一时间就查了井冈山的天气预报,有雨。不错,雨中游井冈山,更有诗意。写感想还有一番意境。

    跟朋友谈起我的感想题目,朋友开玩笑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是“星星之火”的发源地,你的雨可别写大了,再给火浇灭了。我笑了,看来一提到井冈山,大家还是知道所以的。井冈山之于我,就是红军,潘冬子,映山红,红米饭南瓜汤,当然,还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井冈山的标签,而我就要走近井冈山,进一步了解你,了解那段历史,我很期待。

白天的游览

    一夜的火车把我带到井冈山的时候,天并没有下雨,有点阴,一下火车就感觉到南方特有的潮湿。满眼闪耀着绿,比北方的绿滋润,泛着油一样的亮眼。

    进入井冈山景区,这绿就更浓了,高大的杉树,挺拔的翠竹,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在这绿意中间,星星点点有着红,白的花朵,娇艳地绽放,那是井冈山的市花:杜鹃花。那红色的杜鹃花,又称映山红。天则忽阴忽晴,山间云雾升腾,有一阵还掉起了雨点,老乡说:山里的天,孩子的脸。而我一路兴致勃勃,就因为井冈山曾经离我那样遥远,井冈山那段革命历史要推到中国革命史的最前沿。那时我们党还年轻,还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确切方向,那时我们党也没有自己的武装,还在求索怎样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政权。就是在井冈山,我们党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中国革命拨开阴霾,点亮一盏明灯。从大屠杀的腥风血雨中,重新站起来,从此踏着坚定的步伐,秉承“井冈山精神”,沿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转战南北,一路进发,走过雪山草地,直到延安宝塔山,走过大江南北,直到北京的天安门城楼,昂首挺胸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名不见经传的井冈山从此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他们走遍了井冈山的山山水水,这一块美丽的红土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发端。今天,我们追随着这个足迹,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去体会那曾经的艰辛与磨难。看那满山的绿树,在雨的滋润下,绿得让人心醉,这是解放后多次飞机播种的成果。当年,为了围剿红军,国民党曾几次烧山,要把红军“困死,饿死”;看那红灿灿的映山红,点缀在绿树间,分外妖娆。井冈山红色的杜鹃花叫映山红,那是当年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大井的朱毛旧居,三面环山,黄土墙黑屋顶与白墙黑顶的两组建筑,平整的水田,无论远看近瞧,都是那样的静谧,几只白鹅悠闲地踱步,然而当年,这里也不曾逃过战火的洗劫,唯一留下的是那棵树下的一块石头,又叫读书石。当年,毛主席曾坐在上面读书,苦思中国革命的出路;黄洋界上登高望远,群山叠嶂,雾雨朦朦,景色怡人,是那高耸的纪念碑和当年激战时留下的壕沟告诉我们,这里曾有一场场激战,一次次炮轰,红军以少胜多,打退敌人4次冲锋,终于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走过红军造币厂,小井红军医院,还有红军大本营,今天的美景与当年的岁月在脑海中交替闪现,谁又不为当年的红军抛头颅洒热血而感叹,为当年朴实的百姓而动情,为自己生活在和平的今天而庆幸。

    傍晚天下起了雨,我们住进茨坪的宾馆,吃过晚饭又出发,说是要看演出。说心里话,常坐办公室的人一下子走那么多路,坐那么长时间车,真有点累,很想好好躺下休息。雨密密地下着,夜晚的山风很凉。

晚上的演出

    驱车40分钟盘旋于黑夜的山间,还是在雨中,只为看演出,我感觉不够“低碳”。可看过之后,感觉相当震撼。

    演出的舞台大得出奇。观众与舞台边缘是条宽宽的石板路,近处是宽阔的水潭,上面可以划竹筏。一条弯曲的竹桥从石板路上跨过水潭引向中部舞台右侧。舞台中部,中央是开阔平整的坡地,左侧山石高立,前部有一座石桥跨到舞台前部,连接到舞台前沿的石板路,略靠前的高大山石上有一块巨大的屏幕,用于播放字幕;舞台中部右侧有转动的风车与瀑布流水,几处茅舍、小桥、竹林;舞台中部的坡地再向后是高耸的青山。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从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开始,带着我们回到那段峥嵘岁月。硝烟弥漫的白色恐怖,点点依稀的星星之火,满山飘飞的红色战旗,熠熠生辉的镰刀斧头,青山翠竹演绎着坚强不屈,映山红绽放出美好期待。那景象,即真实,又似乎梦幻。

    静静的夜色笼罩了整个舞台,几匹脱缰的战马从舞台中部坡地上奔跑而来。马蹄声声,战马嘶鸣,枪声大作,一束绿色的光束扫过舞台中部,拉开演出的序幕。几名红军战士列队从高高的坡地上走过,喻示着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此后,坡地后面缓缓亮起橙红色的光,表明中国革命的黎明即将到来。

    听,炮声隆隆,将曾经平静的水潭炸出高高的水柱。看,硝烟滚滚,一队战士从舞台左侧的石桥跑过前台,跑上竹桥,隐身于舞台右侧的竹林。后面是一队百姓在战士的掩护下转移。突然几声清脆的枪声,战士挺了挺身体,倒在竹桥上。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有多少这样的战士为了他人而牺牲;一对夫妇走上竹桥,那位女战士怀里还抱着个婴儿。一位中年妇女在竹桥上等候。部队要转移了,带着孩子不方便,只能托付给老乡,可这一走,不知何时回,甚至不知能不能生还,夫妇二人抱头痛哭。母亲更是离不开孩子,但是,部队的集合号在催促,母亲只能最后亲亲孩子的脸,掩面转身,却又猛地给老乡跪下了。残酷的斗争让多少这样的母子分离,这样的家庭失散;

    演出再现诸多当年的战斗与生活场景,像朱毛会师,战斗后红军竹林休整,朱军长挑粮,群众送子参军,百姓支援前线。有胜利后的欢呼雀跃,也有失力后的生离死别。

    演出中,雨越下越大,大家套上雨衣继续观看,心跟着剧情,和缓处喜笑颜开,紧张处提心吊胆,动情时热泪盈眶,高潮时欢欣鼓舞。演出最后,毛朱带领着红军队伍走过竹桥,走过石板路,走上观众席,欢送的群众则举着火把,为他们送行,喻示着中国革命从此走出井冈山,走向新的更宽广的天地。

    当我们回味着演出,意犹未尽地走出硕大的天然剧场,发现所有演员列队门外,等候着我们,给我们送行。我们真为这些演员感动,经了解知道,他们是当地农民,白天劳作,晚上演出,他们中大多是当年红军的后代。当年他们的父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革命胜利后,他们没有留在城里,没有要权要钱,淡定地放下手中的枪,回到井冈山继续还当农民。如今他们依然朴实地辛勤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任劳任怨,无名无利。这也该是井冈山精神吧。

重温入党誓词

    第二天,当我们来到井冈山革命公墓,为逝去的英烈们敬献花圈的时候,当我们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我的心情与以往大不相同,昨天白天的红军故地游览,昨天夜晚的红军战斗情景再现,时刻闪现在我的脑海,让我庆幸生活在今天的同时,也让我感到肩上沉重的责任。当年,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成革命的烈火,激励着革命先烈们打下一个美好的新中国,今天,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的策略正如这井冈山的小雨滋润大地一样滋润着我们,感恩生活,珍惜今天,更有责任继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将新中国的红旗,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继续坚定不移地举下去。因此,我们依然满怀深情地举起右手,面对先烈们,道出我们的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来源: 北京法院网
责任编辑: 张永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