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首页> 首页人物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点滴汇就不平凡
——追记江西省乐安县法院法警大队队长温如林
作者:程欲民 元春华   发布时间:2011-07-25 08:16:35


    “温大刚走,谢谢你们的关心。”

    “啊,怎这么快,昨天我还到你们家跟他汇报一个执行案子,温大看上去还挺好的呀!”

    7月9日凌晨,江西省乐安县人民法院法警大队政委艾海华接到一个电话后,心里猛地一沉,久难平静。电话里的“温大”,是乐安县法院法警大队队长温如林。

    7月9日3时50分,温如林与世长辞,享年45岁。

    噩耗传出,人们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为他送行。法院的领导、同事来了,周围的群众来了,送行的队伍中还有满面尘土从二十里外山村赶来的当事人……

    追悼会上,乐安县法院院副院长杨陈冬阳声音哽噎:“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温如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廉洁奉公的一生。”

“在平凡中奉献自己”

    “我所从事的工作可能永远都是平凡的,甚至是琐碎的小事,但我深爱着这份事业,愿将一生都奉献于此!”在温如林日记本的第一页都写着这么一句话。

    1994年,温如林从乐安实验林场考入当地法院工作。从进入法院的那一天起,温如林就和忙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平凡的工作中奉献着自己。

    在公溪法庭担任书记员的两年时间里,温如林吃住在法庭,只有一辆自行车一直陪伴着他。九十年代初的农村,交通、通讯极不发达,山里的村庄隔山能相望,走路却要几个小时。为了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起早贪黑,跋山涉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还会遇上村里的狗追在后面狂吠。回来后,温如林还要整理材料,挑灯夜读,温习法律功课。

    “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工作特别能吃苦,一个皮肤白净的城里小伙子不到一个月就嗮得皮肤黝黑。”公溪法庭庭长游有明回忆说。

    1996年12月,温如林调入办公室任出纳,还同时负责司法报表、后勤管理、服装发放,还要协助办案,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情。

    而据笔者了解,根据2003年法院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当初温如林从事的这些工作已分解到办公室、司法行政科、立案庭等职能部门负责。

    “就是工作再累,他从没叫过苦和累,从没有任何差错。他这个人就是一个字——‘实’,把工作交给他很放心。”时任乐安法院办公室主任、现为纪检组长黄晓华这样评价温如林。

    在乐安法院,因为人员紧张,执行工作任务重,法警大队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部分案件的执行任务。2008年,温如林被提拔为法警大队大队长后,给很多同事的感觉是比以前更忙了。

    温如林办公桌上有本台历,他的同事告诉笔者,温大很细心,每天工作之余,他都会在台历上记上几笔。翻开台历,笔者仿佛看到了温如林住院前的一个月里忙碌的身影:

    ……

    4月1日,同艾、尤到罗陂办案,24小时;

    4月2日,经过第四次做工作,促成邹建平案执行和解;

    4月3日,押解2人开庭,庭前对人犯进行疏导;

    ……

    4月14日,上午拿着从南昌抓的药到医院输液,下午与尤商讨詹平英案执行方案;

    4月15日,加班(昼夜);

    ……

    然而,4月17日,温如林到当地医院住院后,仍时刻牵挂着工作上的事,病房俨然成了临时办公场所,而跑得最勤的便是政委艾海华。

    “温大没有一天放心得下单位上的事,特别是他手头未结的案子,病情恶化后,他只能躺在床上听我汇报。就在他去世前一天,我刚跟他报告了一个执行和解的案子。”说起这位老战友,法警大队政委艾海华把头埋在两腿间,十分感伤。

    在南昌做化疗后,温如林身体已经相当虚弱,脸色泛白,但在办公室里大家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我到办公室找他谈话,劝他回家休息,他跟我说,在家里坐不住,心里放不下队里的事。”分管法警大队工作的纪检组长黄晓华告诉笔者。

    最后,原乐安法院院长黄国福“勒令”温如林回家休息,温如林满口答应,在家呆了两天,第三天,黄国福又在法院大门口碰到了温如林。

“办事贼认真,有一股倔脾气”

    乐安县法院的法警大多比较年轻,因为彼此私下很熟,他们喜欢喊温如林为“温大”。但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温如林就特别认真,从不给面子。

    1997年年底,温如林在财务室审核一庭室发票时,发现不符合规定,就退了回去。晚上,庭室负责人打通温如林电话,请他马虎一点,称平常大家都玩得很好,何必太过于认真。遭到温如林婉拒后,第二天早上,那位庭室负责人又脸红耳赤的找到他,责问原因。温如林笑着请他坐下后,反复给这位好友做解释工作。

    这事很快在单位传开,大家也逐渐知道他的倔脾气,一些事情不再“为难”温如林。

    曾和温如林在办公室共事、现为专职审委会委员、刑庭庭长稽金明说起了这件事时坦言道,他办事贼认真,宁愿自己得罪人,也不想在工作上出任何疏漏。

    采访中,该院研究室负责人曾民告诉笔者,在农村执行案件人找难是一件常有的事,到山里办案,车子停在路边后,一般还要走好几里的山道。当事人知道你进村后,往往会躲避执行,你刚走,他们就出来了。

    曾民十分清楚地记得,2007年8月的一天,有一次,他们去万崇镇盐丰村执行一借款案件,找到当事人的家时,大门紧锁。隔壁邻居告知我们,黄某到屋后山上砍柴去了。炎炎夏日,望着连绵的山脉和茂盛的树林,大家倒吸了口冷气,温大却说去山上找找,不能白来了。大家看温大年纪大些,都劝他干脆就在村里休息,不要上山了,但温大坚持要同行,而且,走在前面。当时,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后,大家人影都没见到一个,便想放弃。”温大说,你们在路边休息一下,我和小曾去山那边看一下。走到半山腰,我们听到了“笃笃”砍伐树木的声音,温大特别高兴,回头告诉我,应该就在前面。此时,我看到温大脸色有些灰暗,气喘吁吁,便劝他就地休息。温大没同意,我们两人循着声音,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当我们在山头找到当事人时,他非常惊讶,也十分感动,随即向村里人借款偿还了所欠的银行债务。

    温如林不仅办事认真,而且有一股倔劲,那就是遇到再困难的事、再大的压力他也会迎难而上。

    对此,乐安某建材店詹女士有着深刻的印象,她告诉笔者,今年1月,因为被告陈某欠我2万多货款没有履行,就找到法院,要求强制执行。当时,我没跟温大说,对方是个搞房地产开发的大鳄,很有背景和社会关系。第三天,温大在电话告诉我,要我补充些材料,并说对方很牛,但会尽最大努力的。

    第五天,詹女士接到温如林电话后,赶到了被告人所在公司。推开门来,一种紧张氛围迎面而来,陈某和温如林面对面站着,一个脸色涨红,一个神情严肃,中间隔了一张老板桌,法院的拘留决定书摆在桌面上。

    几分钟后,陈某低下头来,迅速拨通了财务室电话,交付了货款。

    临走前,陈某当着詹女士面竖起大拇指:“早闻温大办事敢碰硬,果然如此,你找对人了!”

“很要面子,小病能扛就扛”

    在同事和亲友眼里,温如林平常不喜多言,很爱面子,再困难的事都往心里搁,有了小病从来不说,能扛就扛,从不轻易表露出来。

    2006年,乐安县拆除老看守所,翻建新看守所,人犯都放在邻县崇仁县看守所羁押。当年7月20日清晨,像往常一样,温如林很早就起了床,告诉妻子自己要去崇仁押解人犯开庭。9点10分,温如林驾车出县城不到10公里路,突然觉得腹部突然很难受,像刀绞一样。政委艾海华见温如林脸色不对,就问他是不是病了,反正车上还有两名法警,就劝他回去。温如林说没关系的,坚持一下就好了。艾海华换下温如林,让温如林坐在副驾位置,继续前行。当车开到马安镇中学附近时,艾海华见他额头直冒冷汗,还不时腾出一只手捂着肚子,劝他到镇医院检查一下。温如林说:“再坚持一下,先把任务完成了再说,多一个人押解更安全!”

    在120余公里的路程中,温如林身体严重不适,不断变动坐姿,冷汗湿透了警服。到了目的地后,在看守所办理完交接手续后,温如林才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后确知是肠炎,便建议他留下来打点滴,并告诉他贻误治疗时间的后果。“没啥大不了的,我才四十来岁,身体棒着呢,单位很多事还要等着处理!”。温如林拿了些药,抛下一句话就走了。

    长年累月的加班和工作负荷,终于让温如林身体出现了异常。2010年10月以来,很多同事发现温如林咳嗽比以前多了,而且,有时候咳得很厉害,脸色涨得通红,便劝他去医院。实在扛不住了,温如林在药店拿了几次药,待咳嗽稍微好转后,又扑到工作上去。

    “今年正月初八,我看他咳得太厉害了,不到一分钟便剧烈咳嗽一次,便把他拉到县中医院拍了X光,并把情况告诉了温大妻子,这次检查已经有明显征兆!”艾海华告诉笔者。

    这次常规检查,医生明确告诉他病情,让温如林务必尽快到省医院去复检。温如林回到单位后,把医生的嘱托搁置一边,在院领导和温如林家人的一再坚持下,几天后,温如林才拿出了复检通知书。在起程那天,队里临时有个值庭任务,因为春节刚过,一些外地的干警请假尚未归队,他又主动去值庭。退庭的时候,温如林脸色腊黄、不停的咳嗽喘息,家人见状立即叫车,连夜把他送到省城复检。第二天,2月14日,医生给温如林进行了手术检查,检查结果让所有的人心碎:癌症晚期。

    然后,在南昌化疗一结束,温如林就又回到工作岗位,便咳嗽着坚持工作,直到4月17日,双脚不能走动了,才被搀扶着回到医院。

    就是住院期间,他每天都要通过电话询问工作,了解案件情况,战友们也乐于向他汇报,因为大家知道,对于他,这何尝不是一味良药。

    当同事跟他聊起工作上的事时,温如林感觉很开心,一脸的微笑,他总是仔细听着,并不时得提出个人见解。
医生告诉我们,像他这种未分化癌晚期患者,每天神经上和肉体上都要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微笑靠的完全是精神意志。

    生前,温如林有一个不变的习惯,每天早上7点钟就赶到法院,把心爱的警车擦洗干净,然后加满油,以备工作急需。

    温如林去世后的第二天,同事们惊讶地发现,他生前驾驶的五菱之光警车,出门前几次熄火,仿佛在为这位老朋友无声叹息。

“关键时候,他敢于挺身而出”

    法警的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押解、看守人犯,值勤、值庭,这些工作在旁人看来单调乏味,而且,又很辛苦,但温如林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法警的工作虽然服从于审判事业,但它也是法院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提拔为队长之后,仍保持一名普通法警的本色,一如既往地工作在押解人犯、开庭值庭和执行工作的一线。10多年来,温如林先后参与完成了350余起刑事案件押解值庭任务,安全行车近40万公里,人犯押解、安全保卫从未出现任何事故。

    法警工作看似平凡,但遇有紧急事件时,法警就要显身手。对此,温如林从不畏缩,而且,经常冲在最前面。
2010年2月的一天,公溪法庭游法官在办理一起经济合同纠纷时,一名曾有吸毒史的当事人从包里拿出一把事先准备好的铁锤,紧紧地抱住游法官,扬言如不满足他的要求就要和法官同归于尽。温如林闻讯带着一名法警及时赶到,他们你百般劝说,当事人就是不肯放下凶器。危急时刻,温如林巧妙设计,引诱当事人接听手机。在当事人一只手拿着手机,注意力有所松懈的时候,他冲了出去,一把推开游法官,将当事人扑倒在地。当事人倒地瞬间,用铁锤猛砸温如林头部。最终,施暴的当事人被当场制服了,但温如林头上也是鲜血激涌。从此,他的头上留下了一块很深伤疤。

    押解人犯不单要防止人犯的脱逃,还要保障人犯人身安全,特别是在某些刑事被害人家属情绪激动的庭审现场更是如此。2010年1月25日,抚州市中院在乐安法院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的过程中,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讯问完第一被告后,法警准备将第一被告押解回羁押室候庭。在经过刑事附带民事原告席位旁时,情绪激动的原告突然起身发难,扯住被告就想打。旁听的原告亲友也冲过来,欲围殴第一被告。温如林处事不惊,从容冷静,一边喝止原告方保持冷静,一边用身体挡住了被害人亲属的袭击,保护人犯的安全。最后,在其他法警共同努力下及时控制住了现场,但温如林胳膊多处被抓伤,衣服被撕破,还挨了不少拳脚。

    事后,很多人都为温如林叫屈,提醒他也要注意自己人身安全。温如林却对大家笑言:“我理解被害人家属的心情,自己虽痛在身上,但没有让被告人在法庭上遭到不应有的对待,而宽在心里。”

“心里始终揣着百姓的事”

    在很多人看来,法院执行是对抗性很强的工作,但温如林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当事人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从县城出发,往南走过一段十分颠簸的乡村公路,一块长江村的标示牌树立在路旁。下车后,抬眼望去进村的是一条进村的羊肠小路。

    随行的艾海华政委告诉笔者,逢雨天,路面泥泞不堪,而2009年3月,为了丁国华的事,温如林在这条路上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

    丁国华就住这村东头,虽然,下肢瘫痪,坐着轮椅,但他每天都会听听广播,看看农民创业书籍、两手撑在客厅栏杆上锻炼。

    “我现在习惯可好了,很有规律,请转告温大不用担心!”丁国华一脸阳光。

    然而,当年的那次事故以及随后发生的家庭变故,让这位30出头的汉子瞬间坠入黑暗,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原来,2006年11月的一天,丁国华开车途经蔡坊公路运输混凝土浆料,在掉头倒车时,不慎翻入近四米深的高坡下,当场昏死过去。等丁国华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病房里,下身空空如也。

    该案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最后判决相关责任人赔偿10余万元的损失。在诉讼期间,他的妻子带着女儿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家。案子生效后,温如林上门让丁国华写好了执行申请,并很快执结了这起案件,将赔偿款送到丁国华床头。

    “诉讼经过艰难,妻女又离开我,当时我真的彻底绝望了!”丁国华说起那段回忆时感慨万千。他告诉笔者:“我还记得温大送钱给我时,我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钱干什么,钱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当时,温如林就劝导丁国华:“想开点,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随后,又给他讲了一些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当温如林在帮丁国华收拾床被时,发现床角地上有个农药瓶,忙弯腰拿了出来,一再宽慰丁国华别想不开。

    回城路上,温如林因为不放心,在车上又打了丁国华几个电话,并说会经常来看他。

    事后,温如林很快成了丁国华家里的常客,并为他买来了收音机和一些科普书籍,还千方百计托关系,在残联争取了一把轮椅。

    春风化雨的劝导,情真意切的帮助,终于让丁国华走出了那段阴霾的岁月,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勇气。

    “因为路烂,温队长几次来都是一身水一身泥的,没有他我儿早走了!”年过七旬的丁母说起温如林时特别激动。

    当我们临别前,告诉丁国华,温如林几天前去世的消息时。这位壮汉先是一愣,继而失声大哭……

    “温如林走后,很多群众不断打来电话,询问情况,表示追悼。生前,温如林拒收锦旗,很多百姓就到我这里表示感谢,从没接到任何投诉!”纪检组长黄晓华告诉我们。

“他把半辈子交给了单位”

    从鳌溪路旁的审计局办公楼出来不到50米,走过一排笔直挺拔的广玉兰,就是一栋建于20世纪末的集资宿舍,楼高四层,温如林生前家就在二单元二楼。

    110多平米的房子,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空荡,单调的粉墙装修,简单的家具摆设,靠客厅的一块窗户玻璃都“破”了个大洞。见到温如林的妻子黄弋芳时,她正在埋头清理温如林的遗物,动作很是细心,轻拿轻放,用毛巾擦了又擦。看到笔者,黄弋芳摇晃了几下站起身来,淡笑着打着招呼,掩饰不住一身的疲倦。她指着一堆几尺高的表彰证书,哀怨地说:“这就是他生前的所有一切,他把自己卖给法院了。”说完,黄弋芳禁不住捂住脸,蹲下身来,无声哭泣。

    作为妻子,黄弋芳生前从未对温如林抱怨过什么,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工作,现在说起过去的那些点滴时,再也忍不住宣泄出来。

    黄弋芳告诉笔者,在她和孩子的记忆里,温如林平常不是办案就是下乡,早出晚归,节假日也很难见到他的身影。有时一个电话过来,半夜都出去执行案子。

    2004年6月的一天晚上,黄弋芳在家里吃过晚饭后,突然感到头晕目眩,随后,腹疼难忍,又拉又吐。凭直觉,黄弋芳感到可能是食物中毒了。到了深夜12点多,她实在挺不住了,无奈拨通了丈夫的电话。温如林电话里答应尽快赶回来,结果凌晨2点才带了几包药回到家里。温如林喂妻子服下药后,告诉妻子,明早一定陪她去医院。结果,没过多久,温如林接了一个电话,见妻子已入睡,便在床头留了一张便条后,匆匆出了家门。清晨,黄弋芳腹疼醒来,没见丈夫,只好把邻居叫醒,让邻居扶着她打的去了医院。医生见到黄弋芳时,吓了一大跳,只见她脸色发青,意识有些迷糊。经过抢救,黄弋芳终于捡回了一条命,为这事,两人差点离了婚。

    “就是在南昌重症护理病房(ICU),他的电话仍不时响起,都是当事人打来的。我也不止一次的问过老温,你这么拼,图个啥呀!”黄弋芳说起这件事时,几次叹息,过去,这事我想起来就心痛,现在,他走了,我只有遗憾。

“留下清白在人间”

    温如林不图名利,工作20余年还只是个科员,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什么要求,就是再困难也从不向群众伸手。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眼里只有工作。有时组织找他谈话,他总是极力推介别人,把机会让给别人!他的离去,很令人痛心。”提起温如林,刚从乐安县法院院长转任到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国福痛心地说。

    在同事眼里,温如林一年到头都穿着配发的警服,手里夹着几块钱一包的香烟,好像与潮流绝缘一样。

    去年7月,温如林的一位老同学来访,见他工作多年,抽的仍是几块钱一包的烟时,便开温如林的玩笑说:“都当大队长啦,你抽这样的烟不仅跌自己身份,更跌了法院面子!”吃饭时,同学悄悄把温如林拉到一边,告诉温如林,他哥哥的案子请他松松手,只要宽限个把月就可以,少不了好处的。温如林细问之下,才知道,被执行人准备将企业财产转移出去。温如林当即予以拒绝,并反过来劝同学帮忙做工作,督促被执行人履行债务。事后,同学不死心,又通过一些熟人找到温如林说情,结果都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都什么年代了,你这人真是死脑筋,再也不找你啦!”老同学这下有点不高兴了。

    不料同学的气话,竟成了永诀!

    平常里,温如林对自己很抠门,几个小钱拽得紧紧的,但对需要帮助的群众却从不吝啬。

    去年8月,温如林在执行当地湖西乡小陂村邹某债务纠纷一案时,邹某家境困难,三个小孩都在读书。温如林听村干部介绍情况后,从身上掏出300元钱塞给邹某,告诉邹某说,法律是严肃的,你欠钱我只能依法执行你,但你们有困难,我们法院会尽力帮助你的。事后,温如林还多次做工作,促成案件执行和解,缓解了邹某的困境。

    听说温如林去世的消息后,这位中年汉子感慨不已,他哽咽地告诉笔者:“数天前,我听说温大住院了,几次拨通了温大电话。我问他在哪家医院,他就是不肯说,没想到一个好人就这样走了!”

    胜月小餐馆位于乐安县广场路,原来的法院办公楼就在附近,相距不到两百米。据店老板陈国胜回忆,有时,温大会带一些衣着朴素的百姓来用餐,每次结账时,都是温大抢着付款。

    “开始,我就觉得奇怪,不是百姓请法官吗?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请一些边远山区群众用餐,简直难以置信。”陈国胜说起这些事,历历在目。

    参加工作二十余年,办案500余件,温如林从没收过群众一分一线,更没有任何违纪或不满意的投诉,他把清白都留给了人间。

    [采访手记] 温如林的故事很多,而且,都是看似平凡的小事。没有明星的耀眼光芒,没有名人的丰功伟绩,温如林只是在平凡的岗位成就他不平凡的事业,始终坚守着他心中不变的信念。正是这份坚守,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显得难能可贵;就是这些小事,铸就了温如林的伟大。得知笔者前来采访,不少当事人争相打来电话,有的还几次打进电话,请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读读他们眼里的温大。生前,他看似平凡;死后,他就是丰碑。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永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