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巡回在200平方公里盐滩上
——江苏省响水县法院陈家港法庭巡回审判工作纪实 作者:王骞 发布时间:2011-12-02 11:22:04
江苏省响水县灌东盐场区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年产海盐60余万吨,这里生产的海盐饮誉中外。江苏省响水县人民法院陈家港人民法庭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努力克服盐场群众诉讼交通不便的困难,今年1至10月,该法庭巡回审判179次,化解矛盾221件,得到盐工普遍欢迎。 国徽挂到盐堆上 每年的4至6月是盐工们晒盐的黄金季节,也是陈家港法庭法官们最忙的月份。陈家港法庭庭长朱万兵幽默地说:“每年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在法庭,也不在盐滩上,那一定是在从法庭赶往盐滩的路上。” 今年6月,盐工老张将他的老板老李告上法庭。原来,老李承包了一块盐滩,老张受雇于老李负责盐滩的日常管理工作。不久前,老张像往常一样到盐堆出盐准备运往外地销售,不料因气温升高导致盐堆松软突然倒塌,老张被倒塌的盐堆砸中,导致右小腿骨折,构成十级伤残。老张要求老李赔偿自己伤残补助、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3万余元。送达传票时,老李表示盐滩最近很忙,耽误了时间就会减产,实在没空到法庭开庭。开庭当日,法官直接将警车开到了老李承包的盐滩附近,盐滩条件简陋,法官就把国徽挂到高高的盐堆上,老乡们搬来了几张桌子,一个简易的法庭就“建”好了。经过举证、质证、辩论,案件事情基本查清,老李对老张工伤的事实没有异议,但认为老张要求的赔偿数额过高。调解中,法官结合老张的伤残报告、平时的工作表现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寓情于法,拿出多套调解方案供双方参考,两人终于达成协议,老李赔偿老张各项损失2.8万余元,双方握手言和。 法庭的中秋节 在盐场,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陈家港法庭法官的身影,即使节假日,他们仍然活跃在调处纠纷的第一线。 今年中秋节的早晨,朱万兵刚起床就接到灌东盐场负责人的电话。原来,因为盐场水利改造导致80余名盐工承包的养虾塘遭受损失,双方因补偿款问题发生矛盾,争执不下,盐工情绪激动,准备集体到县政府上访。 接到电话后,朱万兵立即带领2名干警奔赴现场。在车上,朱万兵就与法官进行分工,法官小王负责向盐工宣传法律法规,书记员小吉负责稳定盐工情绪,朱万兵负责与水利部门协调。到达现场后,按照分工,大家各司其职,盐工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在朱万兵的组织下,盐工们选出3名代表与水利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地交流,法官根据双方的诉求,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多套调解方案供双方参考。经过多次对话,双方矛盾逐渐变小,最终,每个养殖户得到了满意的补偿。而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望着中秋的圆月,摸着瘪瘪的肚子,虽然没能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但看到盐工们满意的笑容,干警没有一点遗憾。 流动法庭“留”在盐工心里 一个大大的国徽,一条长长的横幅,警车开到哪,法庭就开到哪。陈家港法庭的法官在不同的盐垛间来回奔波,虽然自己苦点累点,但却方便了当事人,也为他们节约了诉讼成本。 今年1月的一天,68岁的盐场退休职工老徐因为借贷纠纷想要立案,但因腿脚不便,儿子又不在身边,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个电话到陈家港法庭。法官小朱接到电话后,问了大概情况,又问了老人的地址,当即承诺尽快为老徐上门立案。当天下午,法官来到老徐家,原来,老徐将3万元养老钱借给邻居赵某,约定今年8月归还。但到了还款日期后,赵某不见了踪影,眼看自己的养老钱没了着落,老徐希望通过法律为自己维权。听说法官来了,热心村民告诉法官,赵某昨天晚上刚刚回到家里,估计现在刚起床。法官立即和老徐赶到赵某家,赵某被逮了个正着。看到法官和老徐一起找到家里,赵某羞愧难当,当即向老徐承认错误,表示几天内一定想尽一切办法还款。5天后,老徐又给法庭打来电话,告诉法官赵某的钱已经还了,感谢热心的法官为他治好了心病。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