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珠江源头写辉煌
——云南沾益法院创建全国模范法院纪实 作者:区鸿雁 发布时间:2012-03-07 11:01:04
![]() 沾益法院法官帮助农民收庄稼 荣誉小档案:1997年,云南沾益法院随沾益县置的恢复挂牌成立。先后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被省高院授予“人民满意好法院”、“基层建设好法院”称号,被云南省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等。 珠江源头、红土高原,神奇而又美丽的景致让这片土地声名远扬。2012年春天的乌蒙高原,这块孕育了古老神奇的爨文化的红土高原更多了一分丰收的喜悦。在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隆重举行的表彰大会上,云南省沾益县人民法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法院”。美丽的珠江源头以别样的“阳光形象”再次被定格,塑造了阳光天平的崭新形象。 其实,荣誉的得来并非偶然,更非一蹴而就。沉甸甸的荣誉背后,留下的是年轻的沾益法院人一串串坚实奋进的足印。 “学”字破基层司法难题 “咋咯告状?哪些状可以告?哪些状告得响?……”在沾益,一句句法律用语被“翻译”成方言,在当地百姓中广泛使用,而由沾益县法院编写的《白话便民手册》也成为百姓保护权益的“宝典”。 “学习,同呼吸一样重要,是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和生活的第一需要。” 1997年,地处云南红土高原山区的沾益法院随沾益县置的恢复挂牌成立,现有内设机构18个,干警57人,其中法官37人,司法警察6 人,平均年龄35岁。 面对当地经济贫困、文化滞后的县情和人员少、法官断层等诸多难题,沾益法院由党组中心组带头,开展全院集中学习、交流心得、撰写心得、测试绩效等方式,并通过举办培训班、演讲比赛、法官论坛、警示教育、法官宣誓等方式,提升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到三年中,22名干警取得法律执业资格证书。 “法院工作除了为群众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外,还要做好法律服务工作。要服务好群众,就要深入群众,走到群众中‘接地气’”。时任院长唐敬东表示。 2008年以来,沾益法院相继推出了带案下乡、巡回审判、审执协调、均衡结案等一系列“接地气”的人性化服务。 “学”字当头,沾益法院党总支连续三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云南省委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省五星级档案达标单位和园林单位称号,被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授予“人民满意好法院”、“基层建设好法院”,多个内设部门被授予省市县级“青年文明号”。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唐敬东,全国优秀人民陪审员房湘等多名先进个人。201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该院全国优秀法院称号。 “民”字解山区百姓难题 “哎哟,法院为了我们家的事都来到屋头了,自家的事咋个整也要解决好。” 2月16日上午,随法官进村回访盘江镇施家屯村一起子女对老人赡养案件中,我们多次听到这样的心里话。在老百姓心目中,“法官”就是“法院”,“法官”就是“为民”。 德泽乡德泽村有两个老人为争一小块宅基地互殴,涉及两个不同姓氏家族的恩恩怨怨利益之争,事态进一步扩大致使村里的小集镇建设也停顿了下来。法庭受理原告起诉后,没有将其作为一宗简单的案子判决,而是5次“温情调解”,解开了双方的“心结”,最后原告主动撤诉,双方握手言和。 沾益法院结合辖区多属山区,农村幅员广阔,偏远群众出行不便、矛盾纠纷类型相对集中等客观实际,早在2008年就在辖区8个乡(镇),122个村(居)委会设有综治室、警务室和调解室“三室合一”的办公场所处,设立固定巡回审判庭构建了具有曲靖特色的“3+1”维稳模式。 办案法官走到村民田间地头、病患床边,以诚恳的态度为民解忧。并聘请协助调解员、社会调查员联合开展工作,经过不断努力,调解率由最初的20%至30%,提高到80%以上;大量案件安排在当事人所在地办理,极大地减少了群众诉累和节省经费开支;他们还将少数民族文化和法律政策相结合,用群众听得懂、易于接受的方言开展普法工作,编写的《白话便民手册》好评如潮。 沾益法院试点的巡回办案经验先后在曲靖全市法院和云南法院交流推广,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3+1”维稳模式在云南全省政法机关普遍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沾益法官年进村巡回办案3000余人次,其中机关业务庭巡回办案率超过54%,派出法庭巡回办案率高达85%。 “爱”字感化问题少年 晓鑫(化名)等3名在校女生预谋后,回到母校女生宿舍楼及学校食堂附近,以语言威胁、搜身和殴打及收保护费、借钱等方式对小杜等34名女生“拔毛”,共抢得现金279.5元。案发第3天,民警将晓鑫等3名少女抓获。 “爸爸妈妈,我错了。”法庭上泪流满面的3位少女与父母抱头痛哭。2008年3月17日,沾益法院受理晓鑫等3被告涉嫌抢劫案后,承办法官在充分审查案情的基础上,走进看守所与3位被告人释明了有关法律规定,深层次挖掘其犯罪心理因素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对她们进行感化和帮教,消除她们的思想顾虑和抵触情绪,并为她们分别指定了辩护人,聘请社会调查员就她们犯罪的原因、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和社会反映,以及在看守所中的表现等情况展开充分调查。 “法官妈妈,您给我一次悔过的机会吧,相信我吧!”在别具特色的圆桌审判和法庭帮教中,深感后悔的晓鑫等3位少女当庭痛苦失声并在庭后认真书写了《悔过书》。 如何让未成年缓刑人员培养劳动观念、集体观念和荣誉感,增强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一直萦绕着沾益法院少年法官们。2008年春节前,经过多方筹措,由法院与当地林业和关工委共同建立的“心灵绿洲”未成年人劳动教育基地正式建成,基地给未成年缓刑人员提供劳动场所,每年不定期组织他们到基地义务植树。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说,沾益县法院用心开展少年审判,充分反映出了延伸服务的理念,并充分印证了延伸服务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法官没有单纯就案办案,而是将司法服务活动延展到案件审理前,贯穿于案件审理中,延伸到案件办结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值得全省法院认真学习。 荣誉永远只是结束,而非开始。2月15日,从北京捧回“全国模范法院”荣誉后,沾益法院举办的“模范法院与我同行”主题交流会上,广大法官发出自内心的一致呼喊。 把荣誉当作动力,把荣誉当作鞭策,年轻的沾益法院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迈开大步。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