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巧解花甲老人家庭纠纷
作者:口述:李军 整理人:廖蔚斌 发布时间:2012-05-30 14:28:00
5月8日,和往常一样,我在办公室阅览案卷时,有人敲门进来,来者为一名六十岁开外小个子老人。
花甲老人有困窘 “法官,我要离婚。”老人声若蚊蚋地说。我当即让老人坐下,为他倒了一杯水。“你先喝口水,慢慢说。”老人从我手中接过了水杯,“法官,我的日子真的没法过了,老婆子心太狠,现在看我年纪大而且身体又不好,不能再为家里赚钱了,就百般刁难我,不仅不给我一分钱花,连我生病的手术费、住院费也拒绝支付……所以我坚决要求同老婆子离婚……” 据老人诉说,他叫周旺辉,于上世纪70年代同老伴万翠珍结婚。婚后周旺辉辛苦劳作,除了务农外,还兼做搬运工作,由于能吃苦,加之勤俭持家,夫妻俩的生活逐步富裕,并在所在乡镇临街位置盖起了一栋四层楼房。2005年,夫妻双方因房子装修事宜发生争执,老伴万翠珍动手打了周旺辉,夫妻关系开始发生改变,并开始了分居生活。此后,随着年事增高,周旺辉身体逐渐变得虚弱,且身患疾病,无法再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为此,周旺辉多次要求其掌握家庭财权的老伴万翠珍给予生活费用,万不仅不给其生活费用,还对其恶语相向。2009年周患病需要进行手术,遂向老伴索要费用进行治病,再一次予以拒绝。万般无奈之下,周旺辉提出要求与老伴离婚,并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初访碰壁 因为本案诉讼主体都是花甲老人,在受案后的第二天即5月9日,我便与庭里的另外一法官小吴一块上门去了解情况。“大婶,我们是临川区法院的法官,我们现在想了解一下您老伴要求和您离婚的一些情况”我们在被告万翠珍的家门口碰上了她。“这个死老东西,整天一副病蔫蔫的样子,无所事事,一分钱也不去挣,老是伸手向我要钱花就算了,现在居然到法院起诉要和我离婚?”万翠珍听说其老伴起诉要同她离婚后,顿时情绪万分激动。“您先别激动,老周他不去赚钱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看他的样子身体确实不好,我们今天来主要是先了解了解情况”我赶忙做万翠珍的情绪温控工作。“他是装病,有手有脚的,不去干活,没钱用活该。一大把年纪了,要和我离婚,让我老脸往哪搁?反正这婚她休想离,你们法院如果判决我们离婚,我就死到法院去”万翠珍气汹汹地说。我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万翠珍的状况,欲言又止。“算了,今天就到这吧,如果强行对她进行说教,反而容易激怒她”我对随行的小吴说。 曲线解决遇挫 在初访被告万翠珍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这个案子处理起来将比较棘手。以判决方式来处理本案显然非常困难:判决双方离婚的话,不符合农村传统观念,被告万翠珍对立情绪强烈,且双方共有楼房是建于农村集体土地之上,分割困难;如若判决不准双方离婚,则不能对双方夫妻财产进行处理,原告周旺辉的生活困境问题无法解决。 随后,在对原告周旺辉提交材料的阅览中,我们了解到老两口生育有两儿一女,现均已成年。“周的生活困难,何不找找他的成年儿女做做思想工作,这样不就可以在不离婚的情况下解决周的生活困难问题?”这种曲线解决纠纷的观念在我的脑海中闪过。 “离婚?快70岁的人了,老不正经了吧?他自己不要脸,我们作为儿女的还要脸呢”当听说父亲起诉要同母亲离婚时,老两口的大儿子周勇几乎是叫喊着说。“是,你父亲起诉要求同你母亲离婚,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因为你父亲生活陷入极度困难中,而你母亲又不给予你父亲提供生活费用”随行的小吴如是告知周勇。“结婚和离婚都是公民的自由,你父亲起诉要同你母亲离婚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所以我们今天来的目的,是希望你作为儿子,能够向你父亲支付生活费用,这样你父母就不用离婚了”。“并不是说我们作为儿女的不肯赡养父母,关键是他们老两口多年来有相当一笔积蓄,他们目前完全可以自立”。“但是你母亲财权把得太紧,根本不肯给生活费给你父亲”我如此说。“这个我就管不到了,这是他们两个人自己的事情”周勇坚持认为自己尚无须向父亲支付生活费用。在对周勇做工作未果后,我们又找了周旺辉的二儿子周智和女儿周佳淑做思想工作,周智的理由和周勇大体相同,而周佳淑则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为由,认为此事与自己没有关系。 综合看待周旺辉儿女的态度,一方面周旺辉起诉的是要同妻子离婚,而根据不告不理的原则法律暂时无法对周旺辉儿女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如周旺辉两儿子所说,老两口并不是没有财产,只是财权完全掌握在万翠珍手中。到此,我们欲图通过曲线解决问题的方案宣告失败。 合力调解现转机 在案件解决一度陷入僵局时,我们想到了双方的同辈亲属。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周旺辉有一个妹夫张进喜在该家族中颇有一些威望。我们立马与张进喜取得联系,邀请他参与案件调处,同时,我们还邀请了生活在当地的人民陪审员老王加入到调解工作中,并召集了老两口的儿女、女婿参与,5月25日,我们一起来到万翠珍住处做工作。“大嫂,凭良心说,多年来老周对这个家庭确实付出了很多,这个我都是知道的,因为我也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人民陪审员老王说。“是啊,让我说句公道话,大舅子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不说功劳,起码也有苦劳吧?”周旺辉妹夫张进喜开口说。“老头子要求离婚,不就是想和我分财产吗?”“说到财产,你们老两口其实经济条件算不错了,还盖起了一栋楼房,扪心自问,这一切哪里离得开老周多年来的辛苦劳作呢?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你们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现在老周身体不好,你却严把家庭财权,不给老周生活费用,也不支付老周看病的费用,这让谁都会感到寒心的,像老周这样的境地将理说到哪里,别人都会为他叫屈啊”我深情地说。听了我们的话,万翠珍激动的情绪有所平息,并扭头思考。“是啊,人家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你们在一起夫妻一场四十多年了,况且大舅子多年来算足够对得起这个家了,现在只是因为身体欠佳的原因无法再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从最基本的情理上来讲,你作为有经济能力的妻子,理应给予大舅子生活上的扶助”;“你不防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是你,之前辛辛苦苦为家庭劳作,到头来却落得个食不果腹的结果,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再说了,左邻右舍如何评价你的行为,你有没有思考过?”我和其他调解人员你一言我一语对万翠珍做着思想工作。“那他也不能要求离婚啊,这样让我老脸往哪搁啊?”“当然,鉴于你们的实际情况,你们也未必就需要通过离婚而进行财产分割”我见万翠珍态度明显有了变化后,趁机提出处理意见。“你可以按一定标准每个月支付老周一定的生活费用”。“每月给现金我不同意,要不让他自己收取一间临街店面的租金作为生活来源”万翠珍表态。对于老伴的表态,周旺辉表示处理方式可行,但一间店面的租金太少。“一间店面的租金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我现在身患疾病,需要钱治病,这个钱她也得支付”老周表示。“你这简直是得寸进尺啊”听到老伴提出的要求,万翠珍平息的情绪又激动起来。见两人意见相差较大,我赶紧劝开两人,“你们都有和解的意愿,要不这样,具体的方案我们再进行商讨,今天就先到这吧”。我觉得双方在调解方案上需要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遂决定隔几天再继续做调解工作。 辨法析理终化纠纷 5月28日上午,我把周旺辉单独叫到办公室。“这样,老周啊,你看你老伴已经同意对你的生活给以支助,这个已经十分难得了,对于看病的费用,你老伴坚决不同意,这个问题我们再想想办法,要不在房产收益方面我们尽力为你争取,而对于一些问题也希望你能作出一定的让步”。“我确实存在看病的费用支出,这个是事实,但总之我会听法官的,我相信你们”周旺辉诚恳地说。一句“我相信你们”让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怎么办,这个看病费用如何解决?”我苦苦地思索着。“要不还是再找找老周的两个儿子吧”一旁的小吴提醒说。我觉得有道理,便立刻联系了老周的两个儿子。“25号的调解你们兄弟俩都参加了,相信你们对一些情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上次我提议你们兄弟对你父亲进行生活支助,你们以你们母亲有能力为由予以拒绝,25号的调解中你们母亲同意将一间店面的租金交由你父亲收取以作为生活保障,但对于看病的费用却坚决不同意,这个费用我希望你们兄弟两个能帮助解决”。“从法律上来讲,现在你父亲只是没有起诉你们兄弟,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你们这个赡养父亲的责任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到时候你父亲真起诉你们兄弟,你们要承担的就不仅仅是你父亲的看病费用了”小吴补充说。经过长时间的法律释明和清理阐述,最终周勇、周智兄弟俩经商量后,同意在老周看病的费用缺口范围内予以支付。 在做好了周旺辉和其两个儿子思想工作后,我们一行调解人员于28日下午再次来到万翠珍家里做协调工作。我将前期对老周父子三人的协商结果向万翠珍作了一个交代。“大婶,现在你们的两个儿子也同意向老周支付看病费用缺口,但一间店面的租金收入确实少了点,要不就按你的意见,无需向老周支付现金,但在房产的收益方面进行相应地提高。”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你们终究是一家人啊,血浓于水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老周也表示可以放弃向你主张现金支助的请求,从公平的角度你在房产方面也理应作出一定让步啊” ……我和其他调解人员再一次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导万翠珍惜。经过大家将近两个多小时的不屑努力,最后万翠珍终于作出让步,同意将楼房的一楼、二楼店铺和房间的收益权交由老伴周旺辉。最终,原、被告及双方的两个儿子之间签订了调解协议一份,协议约定:一、原、被告双方不解除婚姻关系;二、双方共有楼房一、二层店面、房间的收益权、支配权归属于原告周旺辉,楼房三、四层的房间收益权、支配权归属于被告万翠珍;三、原告看病费用在超出其自身所有房产收益部分由两个儿子周勇、周智共同负担。协议签订后,周旺辉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临走前,一家人坚决要求留下我们吃晚饭,“谢谢,晚饭就不吃了,今天很高兴看到你们一家人将矛盾纠纷解决了,不管怎么说,你们终究是一家人,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进一步感悟这种亲情,期待你们一家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舒了一口气说道。 后 记 在调解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这起家庭纠纷确实比较特殊,虽然前后经过五六次的协商,但终究得以较为妥善地解决。“看来在做家庭矛盾化解工作中,耐心很关键,将心比心、融情于法很重要,广泛吸收矛盾主体的亲友参与很有效啊”。“庭长,看来你心情不错,而且又总结出一套矛盾化解理论啊,呵呵”小吴打趣地说。“那当然,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快走,天晚了”,夏天傍晚的乡间小路,无名虫儿鸣曲不断,迎面吹来一阵阵凉风,我们大步前行……(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孟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