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喝茶
作者:聂永江   发布时间:2012-06-15 11:13:18


    我喜欢喝茶已有些年头了,但还不通“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饮茶之道,也悟不出“一杯饮,二杯品,三杯四杯是牛饮”的浅湿茶道。一杯香茗在手,颇有清逸之感,年深日久,养成习惯,好像是一名老茶客了。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喝茶啜茗讲究一个“品”字,讲究一个氛围和雅韵。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一部,说“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我时常静坐独饮。晚上,当处理完一天要做的事情之后,我便要烧一壶开水,往杯中撮入一二撮“井冈翠绿”,或“泷冈翠毫”,让沸水通达注入,人静坐书桌前。俄顷,最好闭上双眼,想象着茶叶在杯中缓缓伸展,浮沉,其间静然、寂然,似乎能够体会到禅意。然后,手捧一本爱读的书,喝一会儿茶,看一会儿书,想一会儿事,或浏览书橱里各色书名,或凝视窗前的花木盆景,慢慢啜饮,细细品味,心中有流水潺潺,有花红柳绿,也有众鸟喧哗,可谓“醉魂清爽,舌尖香嫩”,进入了“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仙境。如果是冬天,空气干燥冷冽,户外静寂得有竹兑“毕驳”作响,人与茶的交融,就真似进入了似真似幻、若有若无的境地。有时,我与二三知己静坐对饮。或是默语轻品,让生命的境界超越言辞,在友情的心灵中不需要说话地互相印证;或是三言两语,让茫茫人事的千桩万种忧思、忧愁、忧患在互相慰藉中如潺潺流水,涓涓清溪在静坐对饮中消逝。偶尔,我也泡泡茶馆,选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坐下,听茶客们的街谈巷谈,稗史演义,小道消息,花絮轶闻。一杯在手,虽说不上四大皆空,万虑俱净,但至少在茶水的香味中,暂时把生活的烦恼,日子的困窘,工作中的不愉快,事业上的阻难,上级的白眼,小人的不可得罪等等头疼事,放在一边,以他人的茶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何等的爽快与惬意。喝茶,既可雅亦可俗,既可幽亦可闹,既可饮亦可品。独饮自有个中神韵,共饮别有一番风味,群饮则显示出中国老百姓生活的丰富、乐趣与情调了。

    有时,却也能从淡淡的茶水中得到些感悟。茶是人性的缩聚。小说家费尔丁说:“爱情与流言是调茶最好的糖。”这正说明茶最能在幽微中掀起人性的波澜。而人生劳顿的那点闲暇,多半是用来喝茶,以“疗养名利野心逼出来的创伤”。茶又是一种人生,不同的人喝茶能品出不同的意。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对文人来说则是一种文化。诗人忆明珠把喝茶上升到生命的一种体验,他说:“茶的绿,不但是茶的本色也是生命的本色;而茶的苦,不但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啊!”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的一首诗深获我心:“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下去,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什么都没说,什么都说了。

    现在有了可口可乐、雪碧等诸饮料,但仍还有不少人喜欢喝茶。我想,人们之所以还要喝茶,无非是要跳出花花绿绿的世界,同一个真诚的朋友促膝晤谈一番,让心情最无拘束地流动。所谓的功名心、利禄欲,定然会烟消云散,自去仔细体味那些最本质的生命底蕴。

    我原非茶道中人,拙舌不辨茶间滋味的雅俗高下,只晓得人生途中的种种坎坷与磨难便如同那滚滚倾注的沸水,情愿也罢,不愿也好,每个人都要如那叶片腾覆挣扎般展示出生命搏击时灿烂的辉煌,那辉煌如夕阳涂抹天边的余晖,更似这极力冉冉荡开的茶色。于是乎,经历了这番冲浸之后,茶便有了不同,像人之经历了白浪淘沙。少数的悬浮于上而更多的则区分开来,只有少数金子在熠熠的顶端闪光,绝大多数则固守于原本即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恬淡。

    人生的乐趣在于喝茶,更在于不断地对人生有新的发现啊!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孟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