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政法委> 各地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安徽和县公检法联合接访杜绝推诿现象
作者:李光明 范天娇   发布时间:2012-07-11 13:42:02


    在安徽省和县,老百姓如果有涉及公检法的情况要反映,他们已习惯每周一、二来到县信访接待室,每周这两天该县公检法机关人员会在这两天联合接访,现场交办,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近年来,和县为遏制涉法涉诉信访逐年攀升之势,构建了“一三三”接访模式,即搭建一个联合信访接待室平台,健全三项信访秩序规章,坚持三个解决方法相结合,实现一站式接访解案服务。

    坚持事前排查、事中审查、事后督查相结合

  疲于长年上访的黄某近期生活出现了转机。

  多年前,黄某因被强奸未遂证据不足,奔波于各个部门上访,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当黄某得知县信访办有联合接访后,她赶紧来到接待室反映情况。

  接访后,县委政法委牵头进行跟踪督查,组织专门人员认真查阅卷宗、补充调查后仍是难以给案件定性。于是相关部门负责人数十次来到黄某家,给她解释法律政策,建议其寻求经济上的补偿,使这起积案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妥善解决。

  在该事件中,接访人员将事前审查和事后督查成功结合。在接访中,接访人员提取审查上访者的陈述和书面材料,进行审查,看其是否合理,有解无解,再确定答复;接访后,对一些难以当场解决或是已经给出解决意见的问题,实现跟踪调查和督查,确保每起来访事件都彻底查明,解决措施落实到位,让信访人心服口服。除了审查和督查外,公检法还会定期排查单位内涉法涉诉信访隐患和苗头,将事前、事中、事后“三查”相结合。

  再好的平台和方法,只有制度健全了,才能长效运行且发挥作用。“一三三”信访模式中的三项制度就规范了“三查”工作法。三项规章制度即,一是涉法涉诉接待日工作规定,明确了接访时间、人员、方式以及接待程序,划定了接案范围和不受理范围;二是来访须知,既明确来访人表达合理诉求,也规范接访人文明依法接访;三是接待室工作制度,从接访态度到答复质量、责任与之后查究等方面都有明文规定,使涉法涉诉信访接访有章可循。

    坚持定点接访、定案下访、定时约访相结合

  如今的和县已经探索出一体化涉法涉诉信访处理的运行机制,上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但是在2009年以前,由于公检法在涉法涉诉问题上扯皮推诿,答复口径不准,致使越级上访、进京上访这样的情况屡出不穷。

  为了切实化解群众问题,和县县委政法委于2009年下半年依托于县信访局办公楼,选定专门的办公室,组建一站式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室这一平台,实行定点接访。

  每周一、二在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统一安排下,由一名政法委副书记牵头,公检法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同时由其分工分管的相关科庭队室负责人陪同,到接待室集中办公,现场接访。既避免了相互推诿的现象,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满足上班族需要,和县不断完善领导开门接访机制,还确立了“周六说事日”,开辟便民通道解决上班族信访难题。

  除了定点接访外,县委政法委还将上访与下访相结合,重点梳理了一批信访老户和积案,落实给相关具体领导包案解决,实行带案下访。同时还组织带案者与信访人约定时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案情、找出症结,促进结案了事。

  截至目前,县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室共接待处理群众涉法涉诉来访313批380多人次,有力地维护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坚持依法办案、心结疏导、救助帮扶相结合

  女儿被奸杀投井,给和县居民胡某一家带来了巨大的伤痛。而罪犯被判死缓的判决结果,难以消除他们的心头之恨。于是,胡某一家开始踏上上访之路,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既忍受失女之痛,又面临生计之困。

  涉法涉诉接访人员了解情况后,帮助胡某解决了住房、就业等燃眉之急,还报批了新的生育计划,对其心理进行辅导安慰,从而挽救了一个不幸的家庭。

  在一起起涉法涉诉疑难积案的化解中,接访人员发现很多信访者因问题得不到解决,物质和精神上会承受不同程度的打击,很多家庭甚至四分五裂。为处理好、稳控好老案难案信访人,和县信访接待室正确运用政府救助、司法救助等手段,帮助其解决民事执行、生活困难等难处。

  同时,对信访人合理诉求解决上,接访人员及相关领导坚持当场明确答复,当场明确责任单位,当场明确依法及时办理的期限,并狠抓落实;对信访人无理诉求,接访人员耐心说服,认真疏解信访人心结,化解双方误会。

  以被拘留未见申请行政复议书面告知单为由,长期偏执上访的宋某,一次性给予司法救助资金1.2万元;对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而上访的积案当事人朱某,一次性给予司法救助5万元……

  自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室成立三年来,和县为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用去各类救助资金近30万元,化解各类积案21件,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保护了信访人的利益。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