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从三国演义看人才的自我推销
作者:黄淑娟   发布时间:2012-08-31 11:59:09


    近日重温了一遍三国演义,对凤雏的遭遇不禁嗟叹。卧龙凤雏同时为玄德所知,然则一个君臣相知,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为千古传唱;另一个则因相貌丑陋而屡屡不得志,在大展抱负之际英年早逝,徒留英雄千古恨。然而,我个人认为庞士元之所以屡屡不得志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没有好好地进行自我推销。

    三国演义中刘备第一次听说卧龙凤雏的是荆州拜访水镜先生时,司马德操向其推荐:“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在玄德公心中对二者的期待值应是差不离的。而且书中第五十七回提到庞统投往荆州时“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其求贤若渴之心可见一斑。然而凤雏先生面见未来的老板居然长揖不拜,而玄德公也“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终于委以耒阳令一职。实际上就我看来,士元若是向刘备出示鲁肃、孔明的推荐书,那么刘备必不可能“因貌轻之,任为耒阳令”。而且凤雏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怠于行驶自己的职责,在其位,不谋其政。其才更不得彰显。若非刘备认为竖儒乱其法度,谴张飞责之,幸而庞士元这匹千里马知道再不拿出点本事,他的一身所学就极有可能被埋没了。因此他用半日的时间处理完了百日的政务,让张飞看到了他的才华,才没有被炒了鱿鱼,埋没了他满腹的才学。

    庞士元身负大才,又有刘备的大总管诸葛亮的荐书,即使刘备因其陋颜而有所轻之,也必不可能让他当个小小的耒阳令。但是他一不拿出推荐书,二不向刘备一展胸中所学。君不见刘备的第一军师也以一场隆中对才开始的一场君臣相得佳话?无论是在孙权还是刘备这里,凤雏都没有用实际的行动来证实自己的盛名,尤其是在刘备处应聘时,仅因为孔明不在,认为即使以才学动之其他人也无人能识。这样一个敏感而又自傲的人,还把自己的本领藏着捏着,怎么可能能够让人相信他的才华足以委以重任呢?毕竟战国赵括也一样颇负盛名,也确实有理论才华啊!

    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我认为,千里驹之所以以千里称,不仅是其日行千里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它与凡马所不同的意志,只要这股意志存在,宝马就会不断地寻求机会和条件让自己在原野上奔驰。这才是千里马与凡马真正的区别。与庞士元不同的是,诸葛孔明的人才营销策略真正让人拍案叫绝。他从不吝展示自己的才干,自比管仲、乐毅,而且通过有水镜先生、徐元直的强力推荐和有山野农夫的原野作歌,(实际上我认为这很可能就是诸葛亮故意教的,要不你教自个的童子就得了,怎么还交给八竿子打不着的农夫呢?不就是让自己的才能在更多的场合得以展现吗?)早已在刘备心中留下了绝世之才的印象。而后三顾茅庐把刘备的胃口高高的吊了起来,再来一个隆中对,刘备还能不深深的拜服吗?而后,面对老板结义兄弟的怀疑,他三把火烧的曹操败退,更烧出了蜀国兴旺发达的前景。他用自己的才华为他在刘备的集团里面争得了CEO的地位。这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以帝王家。经过他的吆喝,让深巷子里的酒为众人所知了。

    现今社会是一个机会奇多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太多的机会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即使是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群星闪耀的时候,那些让我们仰望的风流人物们要加入一个集团的时候都需要那么一两份投名状。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躲在象牙塔里呢。人人都期望能成就大事业,然而要想实现我们的自身价值,就应当抓住机遇,做出成绩,那么才能够让领导和人民相信你的才华,才能够放心重用你。



责任编辑: 孟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