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别山区基层人民法庭的一天
作者:崔俊杰 汪明安 卢静 发布时间:2012-09-05 10:16:52
人民法庭植根于基层,处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沿,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同时,人民法庭也是党通过司法途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国家司法权威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为展示基层法官们的真实工作和生活状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苦辣酸甜,支持他们的工作,9月3日,河南高院“豫法阳光”微博栏目组走进位于大别山区深处的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人民法庭,通过微直播与网友们一起见证基层法庭法官忙碌而有序的一天。
董家河法庭建筑面积751.2平方米,环境整洁优美,法庭现辖董家河镇、浉河港镇、吴家店镇、游河乡及南湾风景管理区,辖区内多为山区、丘陵,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南与湖北省随州市接壤,是信阳市著名的名茶基地—信阳毛尖主产区,辖区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法庭现有干警五名,其中法官三名,书记员一名,法警一名。近年来,法庭在院党组的领导和辖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审判工作、法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做到了无超审限,无发回重审或全部改判,无投诉,无上访,为辖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及社会和谐平安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法庭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早上7点半,法庭的4名干警(庭长彭威外出考察学习)自己动手在法庭的小食堂中生火做饭,伙食十分简单,街上买的油条,自己熬的稀饭,十分钟吃完简单的早餐,大家开始整理内务卫生,准备卷宗。 8点10分,在副庭长汪明安的主持下召开庭务会,每个干警先汇报了上周工作情况及本周要处理的主要案件。上周工作很顺利,共审结了七个案件,调解结案六起,判决一起,开了四个庭,送达法律文书八份。本周还要有四件需要开庭,八个案件需要主持调解,还有十多份法律文书需送达,今天下午还要到吴家店中心学校上一次法制课,任务不轻。最后,根据庭里本周任务情况,安排了全天的工作。 8点25分,一位当事人来到法庭,给汪明安副庭长送来执行款。汪庭长介绍,这是上周通过反复做工作,最终和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主动来法庭履行还款义务。 8点40分,法庭干警在副庭长汪明安的带领下先到董家河镇楼房村,回访了前不久才审结的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的受害人黄某。 黄某在外打工多年,决定回乡创业,但在2011年2月突遇车祸,不仅花光了多年积蓄,还落下终身残疾,今年他诉到法庭,法官们急其所急,经过多次耐心的思想工作,案件得以圆满调解结案,原告及时得到了十多万的赔偿款,创业之梦得以延继。 “你的腿伤现在咋样了,这样处理你还满意吧,有什么难题可以给我们说。”在当事人家中,汪庭长和黄某亲切交谈。黄某对法庭的工作很满意,因及时得到赔偿,伤情也恢复得不错,现正准备开一家餐馆。 汪庭长说,回访当事人不仅能及时了解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审判工作,还能让法官了解群众的疾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激发工作的激情。 9点40分,回访结束,法官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四望山,去调解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经过一个又一个茶园,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车在崎岖陡峭的山道上回旋,一会儿爬升,一会儿俯冲,一会儿右转,一会儿左转,经过一个小时,驱车50多公里,终于来到海拔700多米的四望山村委会。 刚到四望山村委会大院,车还没停稳,栏目组的一个小伙子就跳下车呕吐起来。但是法官们早已习惯了这种颠簸的山路,下车后马上展开工作。在这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原告的雇主兼代理人按时来到四望山村委会参加调解,但被告却无故缺席。11点10分,法官们只好把传票留在村委会。 随后,干警们又颠簸50多公里赶回法庭,匆匆在法庭食堂吃了点午餐,时针已指到12点55分。吃完午餐,干警们顾不上休息,又驱车赶往二十多公里外的吴家店镇。 到了吴家店已是14点50分,法官们兵分两组,副庭长汪明安下午要先给吴家店中心学校的新生们上一堂法制课,这也是省法院安排的“开学第一堂法律课”的重要内容。吴家店中心学校戚书记评价说:“这次由汪庭长主讲的法制宣传教育课,通俗易懂,对于培养师生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其他的三名干警陈亚东、洪东顺、顾威赶到王畈村、太阳坡村了解村里社会综合治理情况,陈亚东法官是两个村的法官村长,村里的矛盾纠纷法官们要提前了解、主动介入,变被动司法为主动服务。 董家河法庭以便民利民为核心,建立群众“看得见、摸得到、信得过”的诉讼保障机制,在辖区建立数个巡回法庭点。16:30分,法官们来到吴家店镇巡回法庭点,向人民调解员了解辖区近期调解案件情况。 17:10分,又是一番跋山涉水,栏目组跟随董家河法庭的法官们来到吴家店镇太阳坡村村委会,调解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此案纠纷数额较小,且原被告都是同村人。如果一审了之,反倒会激化矛盾,不利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故董家河法庭的法官们选择调解的方式处理案件。 在案件调解过程中,被告坚称虽然是自己打伤了原告,但是他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被派出所行政拘留了十五天,不愿意再付原告的医药费。汪庭长向被告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针对他的问题都一一的进行了解答。最终使原被告达成了和解。调解完这起案件,已是夕阳西下。忙碌而充实的周一工作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每一个基层法庭的法官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在他们的故事中都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审判工作的奉献。1986年出生的顾威,2009年招考进浉河区人民法院,他放弃了留在院机关庭室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山区法庭—董家河人民法庭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受累,很快融入法庭工作中,受到领导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婚姻问题却成为了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道屏障,不是因为女孩嫌他工作在山区,就是因他工作忙而忽略谈情说爱,如今还是孑然一人。当有人问他后悔不,他却很淡然,“我深爱我的工作,能用自己所学为山区老百姓做点实事是我最大的快乐,至于婚姻,我相信她会来的。” 栏目组成员回到信阳市区已是灯火阑珊,夜晚城市的灯光带来一丝温馨。在这温馨的背后,有一群平凡的基层法官,他们没有审判过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只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然而,普通的基层法官们,在平凡的审判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努力让人民满意……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