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官村长”的民情日记
作者:常照军 发布时间:2012-09-05 14:56:15
今年5月,为真正做到知民情、察民意、排民忧、解民难,全市政法系统组织开展“一村四警”爱民实践活动,我被派到卧龙区英庄镇李湖村成了一名“法官村长”,分包官寺村、西刘营村、段寨村柳家泉等四个村。和很多同事一样,自从当上“法官村长”后,开始了我第一次当“法官村长”的民情日记。
8月6日 星期一 晴 定好下午3点在李湖村政府调解小王和小刘的离婚案,这天下午,我早早的来到了李湖村委会。该离婚案件,已是第二次调解,由于原告父母从中作梗,迟迟没能调解成功。 小两口离婚的原因很简单,说得难听点,就是原告父母的封建思想在作怪。小王和小刘是今年年初结的婚,婚后小两口形影不离、恩爱有加,今年5月份,小刘生下了女儿,引起了婆婆强烈不满。原来,小王家三代单传,小王的父母一直想要个孙子,可没想儿媳却生了个闺女,这在农村可是大逆不道的,俗话说的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让小王一家人在村里抬不起头,在母亲的撺掇下,小王不得已提起了诉讼,要与小刘离婚。经过第一次的调解,我了解到小王和小刘夫妻俩感情很好,两人都不想离婚,可小王是个孝子,什么事情都听他母亲的。因此,第二次调解我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做小王母亲的思想工作上,为了达到效果,我事先给小王父亲做工作,让他和我一起做小王母亲的思想工作。当天下午,调解下场来了很多街坊邻居,原被告、原被告的父母、村长、支书都来了。 开始调解时,我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做小王母亲的思想工作,并给她讲了现在已经是新社会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女人也能顶半边天的道理,村长、支书也轮番上阵,做小王母亲工作。在多方开导下,小王母亲的思想终于有所松动,我趁热打铁将小刘的女儿抱过来,当小王母亲看到已经会依依呀呀的孙女时,亲情占据了上风,她赶紧抱过自己的孙女亲了又亲。经过连续四个多小时的调解,终于做通了这家人的思想工作,小王和小刘抱着孩子一起和和睦睦的回家了。 从村委会出来时,已是深夜,走在乡间弯弯的田埂上,虽然有满天繁星,但月光久久没有出来,时隐时现,被浓云裹着。一路上,我们谁都没有说话,谁能看到,表面和谐的村落却隐藏着落后与进步、陋俗与文明的激烈冲突。看来,根除村民的愚昧和法律宣传一样任重道远。 8月15日 星期三 阴 赵某与张某离婚一案,经过7月19日下午的调解,双方同意离婚,但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老人赡养问题各持己见,达不成调解协议。 由于原告赵某是湖北人,不同地域和语言以及风俗习惯造成了调解的困难,只好今天又通知双方在李湖村委会进行调解。 湖北方面来了4人,被告方以村支书为主来人也不少,虽然案情并不复杂,分割的共同财产也不多,但从气氛上已感觉到双方似已形成了湖北与河南的争端。 解铃还须系铃人,针对湖北那边我们尽力作原告父母的工作,被告这边主要作通被告的思想工作。被告张某与乡人大主席是远房亲戚,为了达到调解效果,我主动电话与其沟通和联系,让他做做被告方的思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须请当地妇联主任和负责信访的人大主席协助调解,务必把纠纷消除在今天。赵某与张某离婚案为什么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调解,主要目的是我们想和谐调处矛盾,以便今后双方相处,也为了孩子有人抚养,老人有人赡养。 但矛盾纠纷产生了,法院受理了,必定有一个结果,尽量调解,不到万一,决不能轻易开庭判决。因为和谐调处对原、被告,对双方亲戚、对村民委、对小孩及老人都有好处。判决肯定省事,但调解需要耐心。 为了社会和谐,细心地调解吧!也不辜负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 8月25日 星期六 晴 尽管今天是周末,但我们还要去处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70岁王老汉要女儿出赡养费,女儿却以出嫁不应承担赡养义务为由引发纠纷。 天刚放亮,我就开着庭里的面包车上路了。由于路面太差,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村里。我们一下车,当地老百姓就知道了我们的来意。于是,有人主动喊我们到家中吃饭,有人主动要给我们带路。 正当我们在打听老汉住在何处时,住在王老汉家不远处的一位女邻居突然说:“王老汉出门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不过还好,这位女邻居接着说:“王老汉才出门不久,可能还没走到前面路口。”然后,这位女邻居叫来她丈夫,并吩咐她丈夫赶快去前面路口把王老汉找回来。看到这里老百姓这样的淳朴,我们的心情又由阴转晴。 很快,王老汉回来了。我们迅速把双方当事人召集到一起,并立即为双方主持调解。开始,双方当事人还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见到这阵势,我心想今天的调解工作可能又要泡汤。但我没灰心,又继续给双方做工作。摆事实,讲道理,讲亲情的互谅互让,讲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讲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也许,王老汉的女儿被我的话语打动了,最后,形势急转直下,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王老汉要求女儿每月给付400元赡养费,女儿却主动要求每月给付600元钱。我亲手处理了这么多年的赡养案件,做子女的主动要求给父母多给付赡养物资,这真还是头一回! 又一个月的“法官村长”工作即将结束,回想起这一个月,我感觉拉近了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以往开车进村,群众的脸上有惊恐和不解,如今再开车进村,远远就能看见群众的笑脸,或点头示意,或主动打招呼,我想这也是对我这个“法官村长”工作的肯定,更是我坚持将这个“村长”当下去的动力,我将尽量多抽出一点时间,尽全力维护这一方平安。 责任编辑:
孟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