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用心调解守护家的和谐
——覃塘法院石卡法庭调解离婚案工作剪影
作者:邓秋鲜 李倩   发布时间:2012-10-26 13:06:40


    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婚姻观念不断受到冲击,离婚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离婚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离婚案件,一直是基层人民法院数量最大的一类民事审判案件。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人民法院石卡法庭做为基层派出法庭,每年收到的离婚案件更是占到全年收案数的70%以上。

    面对愁容满面、前来提起离婚诉求的当事人,石卡法庭的法官探索新模式,做好离婚案件调解、和好工作,努力争取让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破镜重圆,有效地化解家庭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心”调解挽救破碎家庭

    在覃塘法院石卡法庭的诉前矛盾调解室,石卡村村民杨某和西山村村民黄某重归于好,再度共创美满家庭的愿望。原告杨某与被告黄某于2009年11月份结婚,由于婚前缺乏了解,婚后经常为一些琐事争吵,原告杨某到法院起诉离婚。经过廖法官一个上午的苦口婆心的劝说,通过摆事实、讲法律,原告杨某同意再给被告黄某一次机会。

    石卡法庭法官在调解离婚案件中,坚持用热心、诚心、耐心、细心这“四心”感化每一位当事人,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案情和意见,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说,把他们想说、要说、该说的话让他们说完,从他们的诉说中找到问题症结,以便对症下药。之后便是通过摆事实、明证据、讲法律,帮助当事双方化解内心的矛盾、辩明是非曲直,解开他们的心里疙瘩,达成双方握手言和的目的。

    无袍法官巧打和谐“亲情牌”

    小雨的父母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婚后的日子随着小雨的出生过得有滋有味,但是,倔强的二人却时常因为一些锁事而大吵大闹,甚至闹上了法庭要求离婚。石卡法庭的法官了解大致情况后,认识到这对年轻夫妻只是一时的冲动,双方感情根本没有破裂。为此,该庭法官马上联系了一名在学校教书且具有丰富调解婚姻家庭纠纷经验的人民陪审员黄老师参与案件调解。让人惊喜的是,被告吴某竟是黄老师的学生。主办法官利用被告与陪审员的师生关系,与黄老师一起分头做原、被告的思想工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从家庭生活入手的耐心劝导,原告朱某表示愿意与被告吴某和好,被告也保证以后会改正错误,消除猜疑,好好过日子。

    基层人民陪审员从当地的人民群众中来,熟悉当地的社情民意和乡土语言,十分便于开展工作、服务群众、互相信任。在离婚调解案件中,石卡法庭充分发挥陪审员“桥梁”作用,与陪审员一起结合法律知识和社会习俗,既合情理,又合法理地调处矛盾纠纷,促进了辖区的社会和谐,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据了解,今年1-10月,石卡法庭共审结离婚案件42件,人民陪审员参审率100%。

    修补间隙消除家庭积怨

    因怀疑外出打工的丈夫不忠,并觉得其对自己和大儿子不管不问,家住石卡镇新旺村、身怀六甲的李某与丈夫吴某在一次争吵过后,一气之下来到了石卡法庭起诉离婚。

    在法官的开导下,吴某向妻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明自从有了小孩后,迫于生活的压力,对妻子和孩子缺少了关心,希望妻子李某给自己一个机会,改正错误。面对丈夫诚恳的态度,李某当即表示撤回了起诉。

    石卡法庭的法官在办理离婚案件中倾力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通过找准“病因”,切中要害,对症下药,促使当事人消除隔阂,互相谅解。该庭对于有和好可能的离婚案件,审判人员尽最大的努力调解以促使其破镜重圆;若对于感情确实已经破裂的婚姻关系,也尽力化解矛盾,使当事人在和风细雨的调解中消除积怨,心平气和地谈妥离婚条件,从而促使离婚案件的调解率稳步提升,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了一份力。

    今年1-10月份,石卡法庭共审结离婚案42件,其中经调解及调解撤诉结案的为36件,调撤率达85.71%。



责任编辑: 纪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