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平平淡淡才是真
作者:梁慧春   发布时间:2012-11-05 16:35:02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是明代作家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中的一句格言。意思是说,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德行完美的人能够保持平常心。这句话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包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淡就是底色,不需要大红大紫渲染陪衬,只要以淡泊的心态轻轻地描,慢慢地抹,一幅淡雅温馨的人生图画就展现出来了。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淡就是最美的音符,只要常怀淡泊之心,展示一个纯真的自我,人生的歌就会越唱越动听。“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仅是作文的秘诀,也是做人的秘诀,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正聪明的人应当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淡是一种独特的美。它不繁华、不热烈、甚至不漂亮,却朴实、真实、长久。像水,世界上名牌饮料虽有很多种,而营养学家说,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像艺术,“心淡方入妙,意到不求工。”要领略艺术的妙境,首先要做到自心的无求。像天气,“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夕。”风轻云淡的天气,最是宜人。像花,一位老花匠说:“几乎所有浅颜色的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缺乏芳香。”像友谊,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像人,越是质朴、淡泊的人,越有内在的、悠久的芳香。

   “山不言青自拥翠,水含蓝宇波常清。”淡来自内心的丰富大度,来自对社会人生准确的理解与把握。它或许不能给人以外在的辉煌,却能让人有内在的超越——平淡观得失,冷眼看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失落,不献媚于权势,不屈从于金钱,坦坦荡荡、从从容容……“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其实,说到底,淡是美好心灵的外露,最难得是一颗平常心。

  庄子有一个很引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现代医学有一个名词叫“目的颤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意思是说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遭了。“目的颤抖”是因为心在颤抖,同样,华伦达原本走钢丝如履平地,但由于过分的求胜心理,硬是使他双脚也因颤抖而失去了平衡,著名的“华伦达心态”以华伦达的失足殒命而被赋予了沉重的内涵。

    人性的弱点往往是把名利、荣辱、得失、进退看得太重,结果这些东西反而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若顺其自然,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能为则为之,不能为则弃之,则成败得失,皆能泰然处之,这就是保持平常心。保持平常心,就是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和方式去做人做事,贫穷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节操;富贵时不奢侈挥霍、不骄奢淫逸;成功时不得意忘形,继续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失败时不消极颓废,依然不屈不挠、奋发进取。

    平常心是一种中庸的处世心态,既不清心寡欲,也不声色犬马;既不自命清高,也不妄自菲薄;既不吹毛求疵,也不委曲求全。当然,保持平常心并不是要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而是应当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要把干事创业作为自觉的人生追求,努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把握正确方向,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古人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平常心。

    “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生命无须用浓墨重彩去描摹,只须懂得一个“淡”字,记得一个“常”字,人生的无限风光就尽在其中了。



责任编辑: 李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