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20万斤红薯免费挖”背后的无奈
作者:刘姣丽   发布时间:2012-11-28 14:48:08


    11月24日,郑州市民在张山的农园里挖红薯,因为担心滞销,下霜后红薯会烂在地里,郑州河湾生态农业园负责人张山决定免费开放农园,让市民自己来挖红薯,顺便卖一些萝卜和白菜。原定9点30分开园,早上6点农园外就聚集了很多人,并要求进入。(来自《郑州商报》)

    有人说,张山纯属“炒作”,也有人认为,张山提供挖红薯的机会和平台,不仅是善举,也给不少城里人一次近距离了解农民生活的机会,也可权当散心、锻炼。而农场主张山的初衷只是“让大家来免费挖红薯,除了担心红薯烂掉,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市民在挖红薯之余,可以顺带购买一些附近农户种的萝卜、白菜,帮助农户把滞销的菜卖出去”。然事与愿违的是,短短1个小时,20万斤红薯被挖光后,其他菜农的菜仍没卖出去,实属悲催。这些闻风而蜂拥而至的挖薯者,除了享受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乐趣与收获外,并没有购买附近农户种的萝卜、白菜之类。笔者想,并不是红薯的吸引力大过萝卜白菜。而是“捡小便宜”的劣根性在作祟。从当天的情形来看,预定九点半开园的,却在早晨6点就来了很多人,强烈要求进园,园方不同意,有人就把园区的铁丝网弄烂,钻进园内。张山说,害怕引起冲突,无奈之下只好提前开园。此园本就是私人财产,迫于无奈,园主才开园让大家免费挖红薯,然而某些市民此举跟强抢又有何分别呢。更有甚者,晚到了,没挖到大骂园主是骗子,逼得张山只好将自己种的十几亩萝卜也贡献出来了,让大家免费拔。张山的美好初衷犹如地里被践踏的红薯叶、萝卜叶一样被糟蹋得稀巴烂。其他农户的菜一直到晚上都没卖多少。张山不忍心让菜农再把菜拉回去,最后,还是自己掏钱把这些菜买了下来。

    在当下市场经济为主的体制下,罕有人会无私贡献出自己辛苦栽种,用以维持生计的物品共大众免费使用、占有。张山作出如此无奈之举,全因农产品滞销。然而某些市民在享用天上白掉的馅饼之后,又有谁思考过菜农们的无奈,又有谁替他们分忧解难,顺道买些萝卜、白菜回去呢?

    20万斤红薯1小时被挖光的背后是菜农的汗水与泪水。市民大喊菜价贵、菜农的菜却苦卖不上价,甚至滞销烂在地里。这其中究竟有什么“蹊跷”,恐怕也不是“元芳”能料得到的,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惠农措施,多给农民提供种植服务信息,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夯实第一产业的稳固根基。



责任编辑: 孟珂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