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体验上海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
作者:王临艳 发布时间:2012-12-13 10:21:50
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改造、执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涉案财物管理信息化、法制员把关执法质量、110短信回访、三级案例讲评制度……12月3日至7日,公安部法制局对上海执法规范化建设进行检查验收,记者跟随检查组一行体会了上海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效。
执法办案场所标准化,讯问过程实现音视频实时监督 走进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南京东路派出所,接待区、办公区、办案区和生活区这四个功能区划分井井有条。办案区设在一楼,并与其他区域实行物理隔离,民警进出需要用密码刷卡,并按照办案流程设置了人身安全检查室、信息采集室、讯(询)问室、辨认室、候问室等功能室,每间功能室的墙壁上都有规范的操作流程。 南京东路派出所是上海市公安机关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上海按照标准对全市376家执法办案场所进行了规范化改造,从各分县局到基层派出所功能区规范划分,最大限度地防止执法安全事故和执法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你当时是要走进去还是出来?”“为什么要走进去?”点击“上海市视频监控监督系统”青浦分局夏阳派出所的讯问室,通过音视频可以清楚地听到并看到两名民警正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 督察民警移动鼠标,画面被轻松切换至前一天的讯问情况。 上海市公安局建立了联网实时监督系统,对全局466间现场执法办案场所联网,从当事人进入派出所开始直到离开,全程每一个环节都有音像视频资料,督促民警规范执法。 执法办案信息化,涉案财物网上清晰流转 2009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建立了执法办案信息系统,案件从接处警到作出处理决定均在网上进行。 涉案财物管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往往一个细节的疏忽就可能引起投诉。 2010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开发应用了涉案财物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了《涉案财物管理规定》,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加强涉案财物管理工作网络监督和管理。 记者在奉贤分局的南桥派出所看到,对涉案财物,办案民警第一时间在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平台上建立文书,按照规定录入物品编号、案件名称、持有人姓名、物品特征、标识、数量、规格等一系列信息,将涉案财物移交派出所专管员。专管员核实无误之后按照规定自行保管或移交分局集中保管。涉案财物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在网上平台上流转,接收、移交、存放等环节均在网上有清晰的轨迹可查,并设置了工作提示和异常信息报警功能。 检查组成员、陕西省公安厅法制总队副总队长常武刚说:“手工办案中可能存在涉案财物遗失或涉财类违纪违法等问题。这个系统减少了涉案财物管控盲点。” 上海街头的交警、巡警,随身携带的警用装备中,有一部350兆数字集群电台和一个录音笔。记者在南京东路派出所指挥中心看到通过电台反馈的信息,电子地图实时显示着正在该区域巡逻的民警图标,点击任何一个图标,就能显示出民警的姓名、呼号、警号、工作单位等信息。 据介绍,这些仪器记录的内容将作为民警的执法记录被保存30天以上,一旦遇市民异议,民警工作过程“有据可查”。 执法管理精细化,提升民警规范执法意识和能力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闸北分局芷江西路派出所的这条标语概括了上海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大特点——“精细”。 “扬小善、惩小恶;以小见大促养成。”从制度的精细化入手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是上海市公安局近年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上海市公安机关不断建立健全执法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对制度的执行进行检查督导。 翻开世博会期间的安保教材和执勤手册,一条条规则细之又细,从执勤操作流程、执勤形象、信息化应用到小语种外语培训、急救方法、心理健康培训等方面入手,涵盖了最容易发生的问题、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执法过程、细节,这也是世博安保成功的基础。 法制员肩负着 “质检员”、“小教员”、“信息员”、“参谋员”的职能,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上海出台法制员分级管理规定,设置初级、中级和高级法制员三级岗位,并提供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 案例分析讲评,评选“十佳”、“十差”案件案卷,实行表扬告诫制度,开展辅导讲座、集中培训、“一对一”帮教……每一步都切实提升了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的意识和能力。 如今,群众报警立案后会收到110报警服务平台发送的回访短信,对立案办案民警的工作打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近年来持续保持高位。市民们常说:“看见穿警服、带警徽警号的,我们就有信任感。”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