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上“最久临时工”,典型的“让老实人吃亏”
作者:陈默 发布时间:2013-01-04 10:10:16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组照片,主角是在河南省遂平县大街上佝偻着腰,冻得脸颊通红,正在冰天雪地中打扫卫生的环卫工老奶奶张秀荣,已是78岁高龄。她从1976年就开始做环卫工,已经干了36年,一直都是临时工身份,没有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等,工资从最初的每个月20元到现在的700元。由于长年打扫卫生,老人的双手已经严重变形。说起自己的工作,老人说自己闲不住,虽然工资不多,但她却很满足,说,“领导们对我很好,很照顾我。”
这则新闻的最大看点,在于环卫奶奶张秀荣作为一位临时工,居然“临时”了36年,称之“史上最久临时工”确乃实至名归! “临时工”除2012年因成为某些事故“替罪羊”,而狠狠的“邪火”了一把外,一直都是被边缘化的“工种”,是最没有劳动保障的一个职业,更是中国六千万普普通通的事业单位和国企中广泛存在的“同工不同酬”代名词。其实,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所有劳动者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同工同酬。换言之,从法律意义上说,“临时工”在1995年以后就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可现实中“临时工”始终存在,更为可悲的是,一些单位闹出点“丑闻”,临时工就会被用来做挡箭牌,充当“替罪羊”! 在笔者看来,“史上最久临时工”一如“挡箭牌临时工”,都是典型的“让老实人吃亏”。 “临时工”之所以能够达到“最久”的境界,是因为张秀荣等临时工人老实易满足。环卫工人属于社会低收入弱势群体,技术性要求不高,只要身体健康,一登记就可以上岗。他们普遍法律意识淡薄,不愿、不想甚或不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而与用工单位正面冲突。哪怕没有社保,没有医保,没有养老保险,没有人身意外保险,哪怕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他们表现的宽容,容易满足,容易相信“领导”。张秀荣说“感到很满足,虽然工资不多,但是也够生活费了,领导们对我很好”,就是很好的例证。 “临时工”之所以能够达到“最久”的境界,是因为用工制度乃至用人单位太冷漠!由于“临时工”与“正式工”工资成本天壤之别,且游移在劳动合同之外,易于管理,不惹麻烦,这么任劳任怨、拿得少付出多的员工,打灯笼都难找啊!于是乎,尽管《劳动法》已经取消了“临时工”,但用人单位依然故我,只要是临时的,不管素质如何,年龄多大,多多益善,“临时工”市场遂经久不衰。尽管临时工老人快80岁了已经“临时”了整整36年,拿着比低保还低的工资,起早摸黑、风雨无阻维护着城市的清洁,那些用人单位却能熟视无睹、冷漠旁观、心安理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不让老实人吃亏”观点,这是用人用工体制上具有普适意义的观点。而“史上最久临时工”正是在用工制度上“让老实人吃亏”的样板,既违背了劳动法律法规关于同工同酬、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法律规定,也反映出某些领导和用人单位漠视群众疾苦,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之严重。 笔者认为,虽然“史上最久临时工”张秀荣说“很满足”,但是我们的用工体制、社会保障体制以及某些领导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需要反思,不能“很满足”。 责任编辑:
岳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