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腐,需内外兼修
作者:金玲 发布时间:2013-01-22 15:33:55
当我迈进监狱的大门,一股压抑沉重的气息扑面而来。森严的戒备、荷枪实弹的狱警、高高的围墙,无不显示出这里是禁锢自由的地方。当我看到穿着囚服的囚犯,他们被剃了光头,身段伛偻、眼神黯淡,面对着我们打量的目光,似乎全身每一个毛孔都透露着自卑与懊悔。也许,这就是警示教育的目的,让我们直面这些误入歧途的人的悲哀与绝望,让我们在幻想“如果换做是我”时不禁打个寒颤,让我们在有可能误入歧途时想起他们的眼神,止步于犯罪边缘。
当我坐在观众席,观看由罪犯带给我们的表演时,我更多关心的是他们那麻木的演绎中折射出的挣扎,为积极改造带给他们的希望而挣扎,为早日获得自由而挣扎。为了赢得表现分,他们一次次地站在台上,向观众们讲述犯罪的过程,表达对亲人的歉意,对前程往事的追悔。这时,我的心潮起伏,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人们为贪嗔痴的恶念,付出的代价是如此惨重,可是,为何还有这么多腐败分子前赴后继,趋之若鹜? 我想,在恶念产生的一刹那,他们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知足之心必然已被贪婪之心、自私之心、侥幸之心所取代。敬畏就是要用"怕"字来约束自己,谨言慎行,自重、自省、自警。邓小平同志有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论述:“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曾国藩说,一个人“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厚,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厚,我愧对朋灰,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一个人只要胸中常怀感恩之心,就会不断涌动责任、回报、知足、温暖和善良情怀。知足,是一种心胸,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常言道:“知足常乐”。知足能让人珍惜拥有,把握当下,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党员干部若失去了敬畏之心,便失去了约束,若失去了感恩之心,便失去了信仰,若失去了知足之心,便失去了理智,恃权耀武扬威,最后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又想,为什么我们的党员干部,初始大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慎用权力,努力付出,才能慢慢地打拼至高位,可一旦手中握有权力,却慢慢地腐败变质,堕落进贪欲的深渊,最终落得身败名裂,陷于囹圄的下场。这期间,固然与领导干部经受不住财色诱惑,思想腐败变质脱不了干系,但是,在当前社会大环境,许多人为了获得利益,不惜挖空心思找捷径,走后门,千方百计贿赂、拉拢、讨好我们的领导干部,这永无止境的糖衣炮弹络绎不绝,意志不坚定的领导们防得了一时,终防不了一世。 我再想,为什么领导们在任普通公务员,或者尚未占据高位,又或者退居二线后,便没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好亲戚”、“好老乡”,一旦手中握有权力时,便不堪各种各样的“人情”、“招呼”之扰,究其根源,还是在于领导们手中握有的权力,成为许多人觊觎的香饽饽。而此权力,从实践中来看,大多未受到合理有效的监督。试想,如果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在人事任免、工程招标、物件采购等环节暗中操作,中饱私囊,又有多少人知道或者多少人敢于揭露告发,又能掌握多少证据呢? 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便似少了最重要的打击武器,靠着群众举报、网络监督等方式反腐,无疑于散兵游勇,有效但不长效。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实时将单位开支用度、领导干部财产公开,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考验着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考验着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考验着我们民族的长治久安,更考验着社会的安宁团结。只有内强素质,外重监督,内外兼修,双管齐下,根除腐败毒瘤!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法院) 责任编辑:
岳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