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网+地网”:武汉命案低发高破的秘诀
作者:秦千桥 杨槐柳 发布时间:2013-01-25 14:15:08
近日,湖北武汉警方用6天时间破获备受关注的“12·31”枪案,成功将18名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得益于力推信息化应用和改革警务机制、下沉警力,武汉去年实现了命案发案历年最低 (同比下降20.9%)、破案率历年最高(上升至98.4%)的良好局面。
八成命案侦破运用视频侦查 日前,记者在武汉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巡控大队采访时看到,一起命案发生后,工作人员在巨大的触摸显示屏上,通过精确定位后,一边用手指拉动着地图,一边讲解“案发地附近有3个重要路口,各有一个监控探头”。 2012年2月,武汉警方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首支视频侦查支队,市局、分局、派出所均已建起监控平台。去年,全市八成命案侦破运用了视频侦查。 2012年6月20日,汉口江滩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外地来汉的“摩的”司机颈部被割,随身腰包内的钱物被洗劫一空。在作案对象极难判断的情况下,警方通过调取140个监控探头的165小时视频资料,终于拼接出犯罪嫌疑人从候客点至案发现场、作案后逃离的全部“路线图”,并截取了犯罪嫌疑人的正面清晰体貌特征,3天后将其抓获归案。 目前,武汉全市25万个视频监控探头形成一张“天网”,专业行动队伍结成“地网”,“天网+地网”成为破命案、破街头“两抢”等各类案件的一张跨时空网络,一张“人机互动”的有效防控网络。为了深度挖掘视频资源,武汉警方还与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实验室联合开发 “视频侦查综合业务系统”,推进案件视频资料规范化、智能化集中管理和人像识别系统建设。他们还推行“车联网”侦查系统,对全市车辆、车牌监控、识别,发现可疑车牌自动报警,实现分析案情、模糊摸排、追踪捕捉等功能。 在警务机制改革中,武汉市公安局一边大批下沉警力,一边将刑事侦查、网络侦查等专业部门做大、做精、做强。2012年9月,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技术室顺利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评审,成为全国一流的技术室。此外,全市大力推进“十类”案件全勘查、基础信息全采集、情报信息全应用专项行动,大大提升了信息化作战水平。去年,武汉不少命案在数小时内即告破,最短的仅用半小时。 警力下沉,实现命案“低发” 在武汉,与命案“高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命案“低发”,2012年,命案下降了20.9%。武汉警方表示,这得益于警力下沉,促使民警“上街头、下社区、进企业、到学校”。 武汉公安机关调研发现,一些高发案地区之所以警情多、案件多,与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有关,矛盾纠纷没有及时调解导致激化,而由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比例较大。为此,2012年,武汉市展开了警务机制改革,将大量警力下沉。他们在全国首推特警驻区制,430名特警从训练基地走到中心城区,驻区处置突发事件、开展武装巡控;2000余名巡警全部走上街头,依托新建的45个警务综合服务站,在110接处警的过程中实行动态巡控;3000余名交警驻区疏导交通、协管治安;将2000余名刑侦便衣警力“撒”到武汉三镇,贴身保护群众。据统计,武汉市公安机关派出所警力已增至8000人,达到全市总警力的40%。警力下沉后,事有人管了,案有人破了,基层的问题得到解决了。 2012年12月15日,安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张何勇处置一起酒后斗殴事件时,一名当事人被人用水果刀捅伤腹部但毫无痛感,要求回家。张何勇坚持将其送至医院救治,医生检查发现伤者肝部受伤,晚来1小时就有生命危险,从而避免了一起伤害致死的命案。2000名巡警屯警街头,依托警务综合服务站专司接处110警情后,重复报警率迅速降低了,日均接警量下降15%,群众反映110来得更快。一些街头盗抢、伤害案件通过抓现行快速处置,减少和避免了重大恶性案件的增加。据统计,去年,武汉抢劫案件下降30.8%,抢夺案件下降16.6%,由盗抢引发的命案大大减少。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