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失之惧怕
作者:广西柳州市中院 罗燕   发布时间:2013-02-20 09:04:15


    我们每一个人似乎都体验害怕的感受,那种心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冷汗等等症状:让人记忆深刻,甚至回忆起来都毛骨悚然。

  为什么我们会害怕一些共同的物象,比如黑暗、比如外形怪异的爬行动物。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大多数人都会出现无法自我抑制的内心恐惧和惊慌总结为:集体无意识中的恐惧原型。猜想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黑暗、野兽等曾经对人类构成灭族的危险,因此在几百万年后人类共同的害怕这些东西。而每个人单独的害怕一些具体的东西应当是属于个人无意识。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有一些是源于未知,一些不可解释的联想。比如:鬼。

  以上不过是哲学和心理学上对人之所害怕,进行的科学解释。而私以为,害怕是因为有想要保护的东西:比如尊严、比如完整、比如性命。人最不害怕的时候是当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的时候,那时候无知者无所畏,或者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我们逐渐成长、生命力逐渐增强,幼时对生命消逝的恐惧感逐渐消失,害怕的东西由单一害怕失去生命变得多样。无容置疑,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多了,幼时只有生命,便害怕失去它,而逐渐我们有了财富、有了尊严、有了爱情和婚姻,总之一切我们希望保护的东西成为了我们的软肋。这种软肋看似都比不得生命来得重要,但它依然是蛇之七寸,任何外界对它的拿捏都是令人恐惧的。

   想要免受害怕之苦,那就保护好自己的软肋,亦或舍弃。然,越是想要保护好,越是将软肋公之于众,越是害怕。而最决绝的是舍弃它。只有舍弃保护的东西便不会惶恐不安、不会惊慌失色。可是普天之下没有人能做到。舍弃所拥有的的东西,比如智慧、比如美貌、比如情感,这绝不是人能做到的,这些都是生之为人的快乐。恪守“水至清”的人生则永远无法拥有鱼儿嬉戏的快乐。所以人只能痛并快乐,在永恒的失之惧怕中珍惜短暂的快乐。只有让自己逐渐强大,强大到可以妥善的保护好自己珍爱的东西,让那种因为害怕失去而产生的恐惧降低到最小。一面尽量享受拥有带来的快乐,一面将失去视之为必然。



责任编辑: 李亨通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