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群众感受“阳光司法”
——河南省新乡县法院坚持司法公开工作纪实 作者:韦德涛 发布时间:2013-02-21 10:13:08
题记:党的十八大报告谈到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强调的第六项重要任务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其具体标志之一是: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县人民法院着力深化司法公开,深入推进“阳光司法”,在健全司法公开机制、强化司法公开措施、拓展司法公开范围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确实让群众感受得到司法“看得见”、“摸得着”,从而给全社会带来看得见的公正,有效地提升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该院院长郭良豪一语中的:“我们推进司法公开,通过以公开促服务、促公正、促规范,不但明显增强了法官的人格魅力,而且法院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司法公信力得到不断提升。” 公众开放 群众与法院零距离 如何畅通司法公开的渠道,确保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从而让人民群众从心眼里知晓案件办理过程的信息,让法官的言行举止都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让人民群众走进法院、零距离感受法院的“法院开放日”,无疑是一项为民利民益民之举。 “法院开放日”,是新乡县法院从2009年12月29日起开始的一项公开活动,在每年的五月四日、六月一日、八月一日、九月九日、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至今已举办了七次。每次开放日活动均设定不同的主题,邀请青年学生、人民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案件当事人等不同的主体参加,主要内容包括:征求参观者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公民旁听庭审、参观法院立案、庭审、执行、听证、调解、文书、审务等工作,让群众知晓案件办理各个环节中可依法公开的信息。 2012年6月1日,又是一个“法院开放日”活动,新到任的院长郭良豪提出将“开放日”活动延伸到基层法庭和社会法庭,对“公众开放日”活动内涵的进行拓展和创新,并以“让庭审走进观众、感受‘阳光司法’”为主题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同时,还请来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记者30余人参加。 从新乡县小冀镇社会法庭到七里营中心法庭,参加活动人员一路走来,通过“庭务公开、圆桌调解、面对面交流”等活动形式,近距离感受了法庭工作和庭审全过程,多更地了解法庭、感知法庭。在七里营中心法的圆桌调解室,法官的开庭审理的是一个普通的离婚案件。庭审现场,法官苦口婆心的劝说,和风细雨的调解感动了大家。有两个县人大代表见状主动参与调解之中,帮助劝解女方。经过大家做工作,最终女方同意了法庭的调解意见。一位人大代表说,“公众开放日”让我们有了接近法庭的机会,既加强了法律意识,也增强了学法、守法的主动性。 丰富内容 拓宽渠道全面公开 法院“公众开放日” 推开了该院司法公开活动的一扇窗口。但对该院认为司法公开就要全面无缝隙推行,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原则,把审判执行工作的关键环节“晒”出来,让群众感知司法的高效公正,增强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度。 加强立案窗口建设,规范诉讼引导。实行立案窗口“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 出台了《立案工作指导意见》和规范涉诉信访工作的“五项制度”,全面规范立案、信访工作。并精心印制两万余份诉讼指南,公开管辖案件范围、起诉条件和手续、诉讼收费标准、审判流程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供当事人免费阅取。让当事人‘走进讼诉大厅,办事一站清’,从根源上化解了群众参与诉讼活动的障碍。 坚持文明高效,推行审判公开。建立健全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旁听规则,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充分运用法理、事理、情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好判后答疑。同时,精心制作裁判文书,强化文书的说理性,展示诉讼的民主性,让当事人输赢都明明白白。该院每月还开展一次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和展示活动,以此来提高文书的制作质量。 同时,为最大限度地体现“司法为民”,从群众内心真正需求做起,从真正化解矛盾纠纷着眼,把“圆桌审判”模式引入案件审理之中,争取最佳庭审效果,今年以来共圆桌调解案件65件。规范执行权力,实行“阳光执行”。该院注重强化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和质量内部监督制约,坚持关卡前移,及时纠错,确保执行过程的公开,最大限度地实现“阳光执行”。首先将执行人员信息、执行过程、执行进度等全部公开,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向当事人发放执行监督卡600余份,收回585份,满意率达95%以上。其次强化重点环节管理。着力规范执行过程中财产查封、扣押、冻结,委托评估、拍卖、变卖等环节,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度,严格查处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创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努力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加强听证工作,让案件透明审理。公开庭审、邀请旁听、见证执行,是该院司法公开举措的其中一项。尤其是对社会关注程度高,有一定影响和维稳风险、涉法涉诉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当事人亲属以及新闻媒体参加案件庭审、调解、旁听、跟案见证执行,扩大了审务公开、执行公开的范围,让当事人通过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庭审程序和方式来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为当事人服判息诉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完善机制促规范,司法公开“开”得更扎实 制度是做好各项的有力保证,司法公开就要做到“开”的扎实,“开”的长远。该院紧密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践行司法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司法公开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司法公开工作。 建立健全司法公开监督评价机制。注重将司法公开工作纳入案件流程管理、法官业绩考核及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信访投诉评议的监督评价机制,同时还建立了司法公开工作的违规举报投诉和责任追究机制,真正使司法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司法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 建立健全物质保障机制。该院党组积极加强对司法公开工作硬件投入,不断完善立案大厅、信息公开平台、网络平台等硬件建设,同时加对两个中心法庭的诉讼环境、庭审作风建设,确保司法公开工作全面推行。 增强工作透明度,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为便于社会公众的全面监督,着眼建立“接受监督制度化、通报工作固定化、接受评议经常化、联系代表多样化”的要求,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主动接受监督的制度体系。 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制度和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外,还一直坚持随案发送“规范司法行为监督卡”、“案件反馈卡”、“五个严禁”、和“十条禁令”宣传单,鼓励社会各界监督法院干警的司法行为,并注意结合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执行和旁听庭审,让他们不断加强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直接、实时监督,着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法院监督工作取得实效,有效地促进了法院司法活动的规范化建设。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