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大政协五年间:开展专题询问让人大监督更有力
作者:于呐洋 发布时间:2013-02-26 08:59:24
开展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监督的一个创新举措。5年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热点问题,多次开展专题询问,内容涵盖医疗、教育、住房、饮用水安全等,督促政府有关部门解决“顽疾”。
2010年6月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就国务院关于2009年度中央决算的报告首次开展专题询问。2010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2010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大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而在2010年,粮食与医疗问题正是当时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开展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个重要方式,也使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大了监督工作力度、提高了监督的实效性。 专题询问是否只是温和地发问和走过场?这曾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疑虑。 2011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牟新生提出,2008年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下发了29个文件,但没有一个文件系统地阐明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整体思路是什么,零敲碎打的东西多,缺乏一个顶层设计。在这次专题询问中,牟新生的询问并不是最“尖锐”的。 2011年12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委员们频频发问:“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怎么解决?”“近期发生了多起校车事故,校车和校园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每次专题询问都通过网络全程直播,随着一个个尖锐问题的问与答,很多人渐渐打消了对专题询问的疑虑。通过专题询问,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组成人员行使监督权的过程,置于老百姓的视野之下,也使人大监督更有力。 执法检查使人大监督“沉”下去 5年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对21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已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的一种常态工作方式。 5年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次开展执法检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08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后,当年就在全国范围对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清理和完善配套法规,尽快制定和修改食品安全标准,着力改善食品安全状况。2011年,食品安全再度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启动了对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从“三鹿问题奶粉”到“染色馒头”,本届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开展了两次执法检查。5年来,同样开展两次执法检查的还有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开展的执法检查。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劳动合同法开展执法检查,2011年再次对该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报告建议抓紧修改完善法律法规,细化关于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规定,加强对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劳务派遣人员劳动报酬、社保待遇等合法权益。不久之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在修改劳动合同法时得到解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些问题在某个时期凸显,而这些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着力监督解决的问题。执法检查使人大监督“沉”下去。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了农业法、文物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多部法律的执法检查。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本届以来先后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国家粮食安全等6个工作报告,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等4部涉农法律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以往,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执法检查,通常是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而2012年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是在此基础上,与立法后评估结合进行的。检查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是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这部法律颁布实施20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第一次执法检查。 “这次执法检查,在以往的基础上,开展立法后评估,尝试了网上征求意见、通过信访渠道了解法律实施情况等新的方式,取得了一些效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介绍。 审议两高报告促进司法公正 新时期怎样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为了促进司法公正,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都选择不同侧重点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加强对“两高”工作的监督。 促进司法公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2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针对制约基层司法能力建设的突出问题,2011年10月2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基层建设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两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改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更好地发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分别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表示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层、更多资源用在基层,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建设。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 5年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按照各自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好工作。 加强财政监督促进民生改善 国家的“票子”怎么用?直接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使国家财政的“大盘子”置于人大监督之下。 2008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增加安排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当年8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集中听取和审议中央决算、审计工作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了2007年中央决算,提出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等重要建议。 从2008年到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采取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开展专题调研等形式,积极开展对经济工作的监督,立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1年专门针对中央决算报告进行专题询问。2011年6月28日上午,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专项转移支付、粮食补贴发放等热点问题,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出询问。此外,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选择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开展了专题调研。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努力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农田水利建设、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农业法实施情况,督促有关方面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进展。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 年份 检查的法律 2008年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2009年 工会法、食品安全法、畜牧法 2010年 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法、科技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 2011年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食品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劳动合同法 2012年 农业法、文物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