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十七个电话调结一“小案”化解双方心结
发布时间:2013-03-06 09:27:19
本网讯(王建修)
常说“杀鸡不用宰牛刀”。可是,一个标的额只有4500元的小小民间借贷案件,却让办案法官花费了“宰牛”的精力。2013年3月5日,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终于调结了这起小小案件,同时化解了双方当事人一段不愉快的心结。
原告张标和被告李才是同一个建筑公司的职工,俩人是好朋友,又是同事,在单位被告任经理,原告做副手,工作和私人关系都很不错,算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哥们。2006年8月20日,因搞餐馆手头紧,被告跟好友原告借了10000元。当年被告还了5500元,尚欠4500元。随后,因单位不景气,被告和原告都不再担任领导,也都下岗,最后两人都退休了。退休后,无论原告怎么催,被告都提出各种借口,拒不还款。无奈之下,2013年1月17日原告把被告告上法庭。 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看了案卷,觉得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额小,是个豆腐案,小菜一碟,明天就把它调解结了!于是,就给被告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通了,被告在那头说:“我不在家,在外县做工程,二级路改建,搞边坡护墙,工期紧,回去不了,过一阵子才抽时间回去。”没办法,只好约定他下周一回来。周一一上班,承办法官就把沙发擦得干干净净,等着被告到来。可是,等来等去,等到下午下班时间快到了,哪有被告的人影?承办法官又拨通被告电话,被告说:“唉,不好意思,我有急事到省城进材料了……我知道法官不容易……可我下岗工人也不容易!要做工,才有饭吃啊!等我从省城回去先,行吗?” 一转眼,一周时间又过去了,案件还挂在那里,得和被告联系了。电话一通,被告就生硬地说:“工程还没有做完,没有钱,回去也白回去,原告要的是钱,不是人!”请不来,那就去找他!可被告电话里却说:“不经常在工地,经常跑去跑来的!你们找不到我!来了怕浪费油费!”承办法官方才醒悟,被告是赖皮鬼,难怪这么多年来,原告催收不得!调查被告家庭情况!一查,被告在县城在单位只有一间砖瓦结构房子,已租给别人,在县城已没有落脚的地方,平时来县城还得住旅社,退休后回乡下老家了,平时常年在外搞工程,想找到他人难!总有办法吧?承办法官想去想来,到公安局查询被告身份信息,然后到银行查询被告存款。果然,被告在银行有存款,冻结手续顺利完成!电话告知被告已冻结其银行存款!被告更加赖皮:“哦,既然你们已冻结我的存款了,我就没有必要回去了,你们自己把案办结就行了!”一句话,把电话挂了。此后,每次通电话,被告都敷衍塞责! 为什么被告抵触情绪这么大?肯定有根源!从外围了解,方知为了一件事,几年来被告对原告耿耿于怀!原来,几年前,被告退休后,从乡下老家带儿媳来县城看病,之后,在单位就有风言风语,说被告养小三!流言传到被告耳里,被告就猜定是原告传播这个流言,为此,怀恨在心,硬是不归还原告的欠款。了解情况后,承办法官对症下药,与被告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取得联系,协助法院做好被告思想工作。2013年3月5日下午,被告如约来到了法院,与原告见面,承办法官耐心协调劝导,这对老朋友和老冤家,终于冰释前嫌,双方达成谅解:一、原、被告对风言风语不应该相互猜疑;二、被告同意从工资卡里取出4500元偿还原告;三、原告放弃利息要求。 一个小小案件,办结下来,一统计,共计打了37个电话,说了无数言语,花费了57天时间,也伤了不少脑筋!还真是“杀鸡还需宰牛刀”! 责任编辑:
盼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