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彝良灾区法官日记
作者:赵立华   发布时间:2013-03-08 09:51:28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天阴
    彝良“9.07地震”一直是让人牵挂的大事。尤其是灾后重建,灾区老百姓能否及时住进新房过安居乐业的日子。更让人关注。基于政府的统一安排,为了加大对灾区老百姓灾后重建的帮助力度,加快推进重建工作。彝良县法院党组决定抽调十名法官干警,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驻村“包保”帮助工作。对我而言,这次的抽调肯定是一次艰难的工作挑战。但同时我也觉得,这一次应该是我深入基层了解灾区百姓生活的一次决好机会。
    按照安排,我们法院的十名干警分成两个组,分别奔赴重灾区的洛泽河镇岭东村和虎丘村帮助重建。我们法院的纪检组长吴仕奎带领我们五人负责岭东村四个社一百二十户受灾农户的加固和重建帮助工作。1月22日早上,我们先到岭东村村委会将两个社的受灾情况摸了个底,然后进行分社分户的落实“包保”名单。看着“包保”的名单,突然间“军令状”这个词涌上心头,这确实是一份为老百姓的谋福祉的“军令状”,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负责“包保”责任的干部不仅要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农户,以便老百姓随时能找得到。还要住村或住农户,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联系卡和行李,准备去“广阔的”农村天地吸取群众经验去。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晴
    早上八点,吴仕奎组长带着我们组到了洛泽河镇岭东村,在村上和村两委的开了一个短会后,我们直接下村去了。拿着民情联系卡,挨家挨户的走访,每到一户,我们把来意和他们谈了,并把民情联系卡发放给了他们,告诉他们相关的重建政策和法规,了解他们在重建中的困难。当听到我们要和他们同吃同住时,他们脸上先是惊讶,后来还是蜿蜒谢绝了我们。因为他们一家人居住已经很拥挤了,实在无力挤个位置给我们安置床铺。
    我负责的岭东村的大坝组,通过一天的走访,该组的42户受损农户基本已经弄清:有18户是受损严重户,需要加固;有24户是倒塌户,需要重建。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规划和个人“保包”责任。在2013年5月30日之前要全面完成重建工作。“包保”人要在此期间和百姓战斗在一起,和他们一道将重建工作进行到底。真的是“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全力以赴。
    虽然累,但看到农户的千疮百孔时,心里还是觉得泪眼含框,或许不是没有感觉到,而是心里一直在想着他们困难忘却了。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天     晴
    虽然是周末,但我们都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一心想着的就是如何加紧帮助受灾农户推进重建工作。按照“包保”责任规定,到今年的5月30日之前的所有周末,我们都得放弃。古人尚有“忧国忧民”情怀,何况我们作为新时期党的干部。在民难天忧面前,在百姓冷暖面前,更应该拿出一种牺牲的精神来。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形象。
    按照“不扰民,不饶村”的原则,去岭东村“包保“以来,我们基本都没有在哪家农户家中吃过一顿饭,尽管每到一家,他们都盛情的邀请我们,但我们还是谢绝了,因为一旦在农户家中吃饭,他们肯定会大费周章,这与我们的初衷是相违的。
    今天到大坝村李文举家的时候,因为他家和吴仕奎组长是亲戚,熬不过的亲戚关系,我两决定破例在他家吃中午餐。主人害怕我们不去,一直跟我们说:“我知道你们的规定,不准在农户家吃饭,但今天一定要吃,就因为我们是亲戚”。吃完饭,当我要付钱给他们的时候,李文举老人生气的给我脸色:“不要看不起我们,一顿饭,至于吗?”。虽然脸色严和,但一句话顿时让我觉得,党的干群关系基础是好的,有好多老百姓还是相当拥护我们的,或许这就是我们党事业的脊梁。
    吃完饭,挨家挨户对48家农户的工作进度察看了一遍。特别是对于加固户的进度,我们都心急,因为要在过年前,一定得让他们在加固后的新房里过年。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晴
    贴春联是一种传统,很多农户因为都在忙工期,可能已经忘记了这样的小事了。有道是“年年难过年年过”,虽然是灾年,但一定要让节日的气氛冲掉悲痛的阴霾。于是,我们就决定,给村民写春联、送春联去。
    早上,我和法官钟娅带上准备好的笔墨、红纸,对联书,在吴仕奎组长的带领下,来到岭东村的刘孝云家,在他家的院坝里现场为周围的农户写春联。翻看着我们的对联书,他们有的喜欢喜庆的春联、有点喜欢政策性春联,有的喜欢祝福性的春联,他们选好了,我们现场写来送他们。一个上午,我和钟娅共写了一百二十多幅对联。于我们同时的,还有袁述盈和乐华方一组也在虎丘村和我们一样,在虎丘村写春联,送春联,据晚上回来我们合计了一下,两个组共计写、送春联二百多幅。
    春联虽小,但每一幅春联,无不寄托着百姓的无限希望,也无不映衬出“法官和法官文化走进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晴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自从大学毕业到彝良工作以来,每年基本都是过年才回家一趟,远在大理老家的父母很是牵挂,每次通电话都是久久舍不得挂断。加之去年的地震,更是让他们日夜牵肠。记得地震当天,我和马永祥院长深入重灾区后失去联系,第一时间得到地震消息的他们在电话机边守了一夜,这件事还是后来大姐打电话告诉我的。“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孝道。又是一年没看见他们的音容了。在祖母九十四岁高寿在即,父母也古稀之年,我还是决定过年放假回家一趟。
    本来想多请点假,心里如是想,但看到同事都无怨无悔的忙工作,我不好意思提前向吴仕奎组长请假。在我矛盾之际,善解人意的吴仕奎组长跟我说:“你离家远,后天就是大年,你请个假先回家,这里的事情我们几个先忙着。你安心回家去”。眼泪水就在那一瞬间,突然挤满了我双眼。他们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总在让我感动!
    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晴
    回家过年的时候,我才知道家里的变故。祖母因为摔了一跤,现已近双目失明,且处于半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双亲因过古稀,身体也多疾,我本来想多在家里呆几天,但按照县委政府的通知,彝良因为地震处在特殊时期,各单位大年初四收假。母亲在为我要多留几天的问题上,和我谈了一夜,打消了我多留几天的念头。
    母亲对我说:“祖上积德,寒门出了你一个读书人,而且干的是“包公”的工作,这是几代人修来的福气,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工作,不能干冤假错案,不能做没良心的事。否则神不怪罪,她们也不放过。置于所谓的孝道,让我也不需担心,家里的事情她们会处理,多为百姓做点事,就是给祖上增添光彩。“
    中国历来都有忠孝两难全的故事,小时候母亲经常用“岳母刺字”的故事,包拯断案的故事教育我们。母亲虽然是普通的白族妇女,不懂大学问,但与生俱来的善良质朴,对真善美、孝道的了解竟比我读过书的还深刻。带着母亲的教诲,我初三从家里出发,伴随着春运的滚滚人流,连夜赶回千里之外的彝良,按时到单位报到上班。一路上,尽然都是那挥之不去的故乡情。
   (作者单位:云南省彝良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岳敏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