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立法> 动态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村社诸多工作无法依 应法治引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作者:胡新桥 刘志月   发布时间:2013-03-20 13:24:13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这是在基层社区、村组采访时,《法制日报》记者听到居委会和村组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语气中透露着对基层工作繁琐复杂而又不知如何做好的无奈。

    连日来,在湖北省代表团,李乐成、丁小强和柯俊3位市长代表不约而同谈到了基层基础建设,且都希望能建立起自中央到地方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村居基层组织工作的规范和引导。

    矛盾纠纷多集中在社区村组

    就任天门市市长以前,柯俊代表曾分管信访工作。他说,村组和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大部分矛盾纠纷产生及集中地,这一层面的民主法治建设做得好不好、到不到位,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柯俊代表认为,矛盾纠纷集中在基层,原因主要是一些好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如今很多地方搞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征用集体土地。按规定,村集体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但在现实中往往做得不够,事后引发重重矛盾。”柯俊说,还有诸如村务公开等制度,在基层落实得并不理想。

    针对矛盾纠纷集中在社区的现实,湖北省宜昌市探索出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

   “我们的网格化管理确实化解了社区村组的诸多矛盾纠纷,但很多时候,村组和社区对自身职责还不是很清楚、定位也不明确,基层单位如何与政府职能对接、与社会组织协调配合,困扰着我们。”宜昌市市长李乐成代表说。

    社区村组诸多职能无法可依

    在咸宁市市长丁小强代表看来,社区村组矛盾集中,源于社区和村民自治只有一个“组织法”,而除此以外诸多方面的工作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状态。

    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多地向基层延伸,社区和村组这一级自治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也越来越全面,但基层工作者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还显得比较稚嫩。

   “如今,社区里人员构成也变得比较复杂,不再是单一的单位人,社会人占了大部分。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也越来越多,比如社区康复等。”但丁小强指出,目前社区干部的身份职责却没有明晰。

    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咸宁市也推行了网格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过,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承担了大量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网格员,其实并没有‘身份’,是我们借助政府公益性岗位来解决的。”丁小强代表说,法律或政策应当对这些为社区工作作出贡献的人给予明确定位。

    李乐成代表则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既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实践,也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和指导,形成自上而下统一的社会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

    完善法律制度实现良性对接

    在到社区走访的过程中,丁小强明显感觉,社区工作的很多方面还存在模糊不清,尤其是社区与政府对接方面。

   “现在,在社区或村里工作的多是一些老同志,高层次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社区管理专业化的程度不高,往往容易造成一些矛盾纠纷发生且不能及时化解。”丁小强说。

    李乐成也对基层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提出建议。他认为,只有基层工作实现职业化、专业化,才能达到社区与诸如物业公司等其他社会组织协调沟通、和睦相处,也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丁小强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对社区等基层组织的立法工作,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明确社区工作的组织架构、社区工作的内容、社区居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与基层组织的良性对接。

    李乐成则建议,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法规政策,通过创新和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界定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探索建立社会管理类的社会组织,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形式,让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获得应有的法律地位;将社会管理重心向社区和村组深入,建立多元协同下的社区自治管理模式,构建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为核心、社区社会组织为平台、社区民众全员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