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乌镇一游
作者:何友鸣   发布时间:2013-03-25 10:27:07


    如果说江南是一本精美的画册,那么乌镇就是这本画册迷人封面,它简单淳朴,却又不失历史的重厚,澄净清幽却又透出江南水乡的灵秀。纤细逶逦的古驳岸,星星点点的水阁廊棚透出悠悠的韵味,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清朝诗人施曾锡在他的《双溪竹枝词》中曾这样赞美过:“苕溪清远秀水长,带水盈盈汇野墉,两岸一桥相隔处,乌镇对过是桐乡”。历史上它就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多少年来,它已经几乎容进了所有旅行家的手册,载入了天下游子的梦境。

  原名乌墩、乌戍的乌镇究竟有多美?几十年来,它一直是我心中一个不解之迷。去年八月我独眼登黄山遇险后,心情一直不佳,故未能从之。为了圆我写完摄完祖国名山大川优美风光之梦,2013年3月9日清晨,我依然身负重病登上了赣A27673号中型旅游客车朝驰名中外旅游圣地杭州市疾驶而去。

  次日清晨,客车途经杭州地区许多风景如画景点,响午才抵达江南六大著名水乡的乌镇。一下车,只见周围车来人往,川流不息,门前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屋顶上乌镇二字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门前留影纪念的游客争先恐后,相机不停地发出咔嚓声,束光闪闪。入场的队伍宛若长龙……

  一进大门,首先充满我视野的是一丛茂密成荫、奇美飘逸的凤尾竹,它像一道裴翠屏风簇拥在碧水映画飞阁流檐旁,在清风的吹拂下,它们有的婷婷玉立,像风尘潇洒的书生,有的成流畅的弧线,弯弯垂下,似多情的女子羞却地牵动着游人的衣襟,似有万语千言要诉说。我紧跟汪导游和江西团队同志一同绕竹穿林,不一会来到乌镇的一座石桥上。倚栏而望,眼前河道如织,石桥纵横,满眼水影,民居临河而建,傍河而市,逶迤千米的古驳岸,水阁和廊棚交叠相映。岸边千行垂柳梳理着碧丝绿发,把波光粼粼的河岸装点得无比妩媚动人。清风徐徐,岸边的桃树不停地撒落嫣红的花瓣,倒映柳影的清波载着朵朵花瓣,依依不舍地穿桥而过。河中木船来往穿梭、光影摇曳,桨声咿呀,临岸游鱼嬉柳,不足丈余的流水,似丝绳串起一座座古朴石桥,似锦掌棒出一条条木船,不停地抚摸着蜿蜒的老街、木屋、拱桥、水阁、亭廊,处处透出一股浓郁悠悠水乡神韵和旧时美丽的风情。真是“人在画中、画在人中”。窄河岸边涌动着一股股彩色的人流。他们中间有的拍照,有的速描,有的写生,还有的画画,个个忙个不停,相机咔嚓直响,束光闪闪,景色十分迷人。

  一进古风悠悠河街平行,水陆相邻古镇传统商铺区、饮食区,一阵阵清风夹着奇异的清香迎面朴鼻而来。街道两边古朴典雅的商铺鳞次栉比,大铺门面三五七,小的只有一间,下店上宅,前店后坊,竹艺、扇艺、陶艺、木雕、纺织一家挨着一家。各铺商品淋琅满目,有的还是现制现卖。购物买吃的游人喊个不停,老板接应不瑕,游人进出络绎不绝,有的游人嘴里吃着青团,有的手提精制竹蓝里面存放许多姑嫂饼,有的颈上围着丝巾,有的大包小包咕咕囊囊,肩挎手提各种物品,个个乐呵呵,笑盈盈,春风满面神彩飞扬。乡土味,地方情,历史韵在这里蔚为大观。

  如果说周庄是“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那么,乌镇便是“槿篱溪曲,行云流水的寻常人家。沿袭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情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它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虽然岁月如梭,但是它始终没有改变,依然保存着那最初的沉静和依依的水乡风情。

    下午1时许,我又马不停蹄地跃进了一艘古朴深黄色的渡船。小船悠过一座座拱桥,穿过一泓泓水泽,咿咿呀呀的橹声把我渐渐从喧嚣的尘世中拉开,鼎沸的人声、车声渐渐淡出,滚滚的红尘越来越远,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梦一样的世界。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盼盼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