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感于“瘦马御史”斗巡抚
作者:张选仁 发布时间:2013-03-28 09:23:08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焦利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法律讲堂”》频道中讲述了《铁面御史斗巡抚》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当年被胡适当做“死语言”的“风闻言事”一词似乎又隐显了它的生机。按照胡适的说法就是“鉴于在现代政治体制中已经没有所谓的‘言官’‘谏官’,所以‘风闻言事’已经远离当下的现实生活,没有什么研究的实际价值了”。然而面对时下百姓反腐风声,笔者认为“风闻言事”不但没有失去价值,而是缺乏像钱沣那样的“瘦马御史”。
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初,刚刚弹劾陕西巡抚毕沅不久的监察御使钱沣在家中听到来自山东的官员朋友说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于易简在山东“贪纵营私”、“纵情攫贿”、“吏治败坏”、“属员升迁调补,多索贿赂”与“勒派州县属员贿赂,以致历城等处仓库多有亏空,不仅老百姓怨声载道,连州县官们也苦不堪言。听完这些“风闻言事”。出于监察职业的敏感,钱沣感知事关重大。于是便找了一些在山东做官的朋友询问,回答大同小异。事情虽然八九成真,但这事都是听说而已,没有人提供足够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向皇帝报告,要不要弹劾国泰和于易简,钱沣感到很纠结。纠结什么呢?作为御史,只要听到官员贪污受贿的消息,御史就有风闻言事的职责,即使没有真凭实据也要向皇帝报告。那么他为何还要举棋不定,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按照清代监察法之规定,御史有风闻言事的职责,但另一方面,对风闻言事也有规定,如果风闻言事有确凿证据证实是真的,风闻言事者就会得到加官进爵等封赏;反之,如果“风闻言事”有误,就会受到降级或者发配边疆等处罚。其二是国泰是封疆大吏,于易简是布政使;前者相当于现在的省市一把手,后者相当于现在分管财政的副省长。论级别,钱沣只不过是个从五品,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虚职,享受个待遇而已。况且,国泰出身满洲贵族,身份显赫,其父文绶曾任四川总督一品,弟弟国霖是皇宫里的头等侍卫,也就是皇帝的高级警卫,相当于现在中央警卫局的头号人物。由于国泰出生于宦官之家,虽然少年时终日与一伙人鬼混,嗜酒、花天酒地,挥霍无度,喜怒无常。但有其父为盾,因而仕途顺利。先后做过刑部主事、郎中、山东按察使、布政司,并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升任为山东巡抚。位高权重、得意洋洋;踌躇满志,盛气凌人。即使妻妾、也难相处,更无属下,敢提意见。再说于易简,也是宦门出身,其祖父于翰翔曾任陕西学政,父亲于树范曾任浙江宣平知县,哥哥于敏中是当朝的大学士。他自己原为济南知府,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国泰举荐,升任为山东布政使。对于要弹劾这样的两位人物,钱沣感到自己既无背景,又无靠山。如果弹劾有误,自己发配边疆事小,国泰不整死自己才怪。然而,钱沣还是豁出去了。于是便找到朋友说“借我10两银子,我想干一件大事,这钱如果我还不了你,就让我儿子来还你”。当朋友问他干什么大事,为什么这样悲壮?钱沣说这是秘密。如果到时需要,就让儿子来拿。 作为皇宫里的监察御史,10两银子都要借,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也就是两三千元。这不但让我们现在听起来难以置信,即便在当时也是不可思议。钱沣在京城做官为何如此之穷,一句话,那就是他没有灰色收入。根据史书记载:清朝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相当于现代的正部级以上官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每月只到十几两银子,小一点的七品官知县之类,每年俸银只有四、五十两。因为清朝官员很多收入来自“灰色”,名之“灰色”,实介“黑白”之间,既非明明白白、正大光明取得,而又不同于典型的“黑色收入”(贪污受贿),大都有其“美名”(就像今天有些地方下级给上级发奖金,拜大年、送礼品)使受者觉得理所当然,取之无愧。钱沣之所以穷,道理很简单,就像今天的乡镇长给县市长及其下属单位给上级年终拜年再拜也拜不到纪检、监察机关的虚职人员那里。正因为如此,作为擅长画马的钱沣喜欢画瘦马。别人问他为什么喜欢画瘦马,他说人都吃不饱,马能不瘦吗?于是,他得到了一个“瘦马御史”的绰号。然而,也就是这个瘦马御史,最终还是把国泰、于易简推上了断头台,使山东贪官得到了相应的处罚。 从头至尾听完焦利讲完《铁面御史斗巡抚》的故事,笔者不仅为云南在清朝时期出了个钱沣而欣喜,更多的是期盼云南乃至九百六十位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够出现更多的倾听百姓呼声、也能“风闻言事”、顺藤摸瓜的当代钱沣。 钱沣的作为能够令世人相传,百姓敬重。并且通过焦利的再次演绎借助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的传播,笔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廉政文化的传承,作为肩负着反贪促廉的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如何顺应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反腐决心,《铁面御史斗巡抚》的故事至少从以下十个方面值得今天借鉴: 借鉴之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百姓情怀是反贪肃贪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联系今天局部区域腐败之风盛行,贪官污吏猖獗。除了官员“缺钙”最根本是有着反腐职能的官员们也得了“软骨症”,就像故事中的于易简在主子国泰面前卑躬屈膝、放任自流。就以和珅和钱沣在国泰面前为例,钱沣面对国泰单刀直入,作为组长的和珅却默不作声。为何出现这巨大的反差?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钱沣有着“心里无私天地宽”的气魄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而和珅是心存私欲而向往“先天下之乐而乐”,由于忧乐观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处置也就不同。 借鉴之二、反腐倡廉者必须清廉。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历史事实说明,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执法人员本身有问题,何以治人。”执法人员有问题,何以治人?这是出自于国家领导人的发问。是啊,执法人员当然也包括纪检监察人员都腐败了,谁来治理腐败。要叫别人不腐败,自己首先不腐败。要叫自己不腐败,钱沣是最好的明镜。钱沣如果不清廉,在京城做官的钱沣就不可能买一匹瞎马作为交通工具。虽然他薪金较低,如果他像国泰和后来暴露的和珅那样敢于索贿,他也不至于连匹一般的马都买不起。相比之下,钱沣当年买一匹瞎马当坐骑能够查出惊天大案,今天的反腐官员为何坐着“三菱”连查一个八品、九品甚至十品的污吏也胆战心惊。原因何在?那就是当下局部反腐官员也想坐奔驰、宝马、奥迪。因此,反腐官员如果没有钱沣骑“瞎马”的意识,即使坐上奔驰、宝马也不可能像钱沣那样骑着瞎马还能走向光明。 借鉴之三、反腐倡廉者必须有不畏权势的胆识。钱沣从官员级别上看,只不过是一个从五品官员,而他要拿下的却是正二品官员,力量上虽然悬殊,但钱沣能把生死置之度外,正因为如此,他给朋友借十两银子所谓干一件大事就是对自己的后事做好安排,万一弹劾失败也有发配边疆的路费,万一被国泰害死对家人也能缓解无米之炊。为了百姓利益而把生死置之度外,就反腐官员而言,今天也必须有这样的胆识。 借鉴之四、慧眼识疑。钱沣等人到了历城,调查组首先调出县库印册,相当于账本,盘查账上记录的县库存银及存粮数。然后,再打开银库,盘查核对库银。出乎意料的是,库银数量没少,并无亏空!难道是钱沣的信息有误,冤枉了国泰?还是有人做了手脚?然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钱沣不愧为银匠的儿子,知其官银与商银从色彩和形状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于是便发现了杂银。几经盘旋迂回,峰回路转。于易简终于交代了杂银蹊跷。国泰听说钦差要来,就对于易简说,“我有各州县变卖物件的银子,在济南府里。历城现有亏空,叫历城知县郭德平挪动顶补一下。”于易简就让历城知县郭德平从济南知府冯埏的府库里要去四万两银子,弥补历城库银亏空。由此想起当年朱镕基下到基层检查粮食库存,曾经有人在粮库里掺杂使其粮食满仓而导致他们连总理都要骗的故事。再联系今天的审计,有的单位本来问题成堆,但审计结果却令人失望。除了履职人员像和珅一样得了好处能掩就收之外,最主要的是履职者没有钱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慧眼识疑的本能或者说素质。正因为如此,民间才有“官员嫖娼以小车压死一头小母牛”的笑话,不合理的经费开支转移到汽车修理费或其他项目之上,假若审计官员们有着钱沣善于发现疑点的意识,弄虚作假之风还会蔓延吗? 借鉴之五、反腐必须善于发现同盟并借之力量。钱沣把国泰、于易简贪污索贿的嫌疑向乾隆奏疏之后,乾隆派和珅、刘墉、钱沣前往山东查处。在三人行的办案路上,和珅是组长,刘墉是副组长,钱沣是组员,三天能到达的路走了四天,究其原因,三人都在互相揣摸,到底谁是自己的同盟。相比之下,钱沣最为担心。因为当时和珅的贪迹还没有暴露,还在是风华正茂、仕途如锦的年龄。直到三人到达与国泰接触,钱沣才消除畏惧心理。那就是面对国泰,作为组长的和珅、副组长的刘墉既不开腔,也不说明来意的情况下,钱沣便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开头便叫国泰说明山东银库情况。见和珅没有出气,刘墉没有开腔。刁横跋扈的国泰起身就对钱沣破口大骂,你算老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钱沣急了,只好抬头看看和珅和刘墉此时作何表现。只见刘墉起身,当场就给国泰煽了耳光。并说,不论你官有多大,位有多高,我们是天使,天使是天子派来的,你得服从,怎么如此刁横。见和珅不出声,国泰心里只好默认“和珅不是好东西,拿别人钱财不替人消灾”。国泰的嚣张被打下去,钱沣才知道刘墉应该算是自己的同盟。即使是现实,羊群里也难免混进了狼,但如何区分狼与羊,钱沣察言观色、寻求力量算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借鉴之六、人员组合是案件成功的保障。就组合而言,乾隆对此次三人山东办案决策也较为英明,派军机大臣兼吏部尚书和珅当组长,左都御史刘墉为副组长,其用意是刘墉是山东人,对山东熟悉,他与于易简的父亲虽然曾经是同事,如果想袒护有和珅监督,如果和珅想袒护国泰,刘墉也会监督和珅,如果两人都想官官相护,那还有钱沣,因为案件成功与否对钱沣的利益更大,如果案件成功,钱沣就会赢得加官进爵,如果案件不成功,钱沣就有发配边疆或被国泰害死的危险。因而乾隆对于该案查办人员的组建不能说不是精心设计,巧作安排。 借鉴之七、传闻也是反腐突破口。不论古代还是当今。对于腐败的舆论往往出自于传闻,因为腐败官员往往处于强势,传闻者处于弱势,要叫弱势者拿出确凿的证据与强势的腐败官员针锋相对,这是天下难题,因为腐败官员往往官官相护,在无清官相助的情况下举报者还会遭到不择手段的淫威,在这一背景之下,传闻成其为无可奈何的反腐手段。好在古代监察御史有“风闻言事”的职责和类似钱沣一样的清官,不然的话,历城的银库亏空就不会水落石出,国泰、于易简就不可能被推上断头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早已成其为相关人员的办案准则,“谁主张、谁举证”似乎把“风闻”拒之门外,“风闻言事”也就成其为历史。但纵观时下的反腐新闻,有的贪官落马也是从“风闻”开始。如周久耕常抽「九五之尊」案件暴发,表哥从手上的昂贵手表落马,房哥、房姐、房弟、房妹被查切实也是古代“风闻言事”的传承。“风闻言事”今天虽然没有匡成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的职责,但也没有排除对风闻言事可以不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都有相应的规定,如“监察机关建立举报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任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有权向监察机关提出控告或者检举。监察机关应当受理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等情况予以回复。”和“凡向党组织检举党员或下级党组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以及党员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行为的,党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党员署真实姓名检举的,应当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告知该党员,听取其意见”。检举有着实名检举和匿名检举,根据上述两条规定,依靠群众并不排除群众“风闻”,实名举报可以回复并不排除匿名举报的存在,既然有匿名举报的存在,“风闻”也属匿名举报。如果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反贪局)专等实名举报而“守株待兔”不主动出击,亲眼看着眼皮底下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官员别墅高耸;官母、官太太、官小姐穿金戴银、招摇过市;官公子开着宝马、奔驰在其街道上横冲直闯而缺乏钱沣职业敏感故意装瞎,对有权查询“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反腐官员来说无疑是亵渎圣职。假若我们今天能够传承中国的法律传统文化,把“风闻言事”也当做相关人员的职责,有谁还敢在具有反贪义务的官员们面前兴风作浪、有谁还敢邀请反腐官员到自己的“豪宫皇室”里面观光赏景、品尝普洱、醉饮茅台。 借鉴之八、杀鸡儆猴非万能。国泰、于易简被处死,通风报信的国霖由高级警卫降为门卫,济南知府冯埏、历城县知县郭德平被革职发配。论理来,鸡也杀了,猴也宰了。但事隔不久,大案要案还是迭起。究其原因,焦利在故事的结尾总结得好,制度不好,好人可以干坏事,制度好,坏人也可改邪归正做好事。清朝官员喜欢下级官员给上级官员上贡,把灰色收入当做合法收入,这是体制的弊端。笔者认为,作为灰色收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来早已成为历史的沉渣,但通过改革开放打开窗子又被“苍蝇蚊子”摇旗呐喊,小官给大官拜年、下级给上级进贡又在风起云涌。拜年钱、上贡礼是哪里来的,同清朝一样,也是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没有哪一个掏自己的腰包,特别是当下的一把手。更为可笑的是下级官员给给上级官员授奖,如果下级官员给上级官员发一个奖状,上级官员会板起面孔,你够级别吗?但换成另一种方式,把奖状换成红包名曰奖金、上级官员们便不指责下级官员了,于是越级封赏成其为时尚。为了灰色收入的合法化,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官员即聪明的一把手为了让同僚们利益均沾。一纸红头文件,凡属有利可图的部门都让政府、人大、政协官员们都有一腿。于是,这样联系,那样挂钩,只要到煤井里走一趟,到烟田里转一圈,甚至不管你走不走、转不转,只要联系榜上有名,年底就有那一份奖金,少的几万、多的几十万,谁敢说他们是贪污或者索贿呢?还有风险抵押金,廉政保障金,百姓称之为“刀尖上的蜂蜜”,官员高息银行,尝者尽是官员,存者依其职务。其方法是依其自己职责年初交上三千、五千、上万不等的风险抵押金或廉政保障金。只要年终不出问题,就可加倍返还。表面看来,官员们算是责任如山了、廉洁了。但看其结果,豆腐渣工程照样有、煤炭事故照样出,三公经费年年涨,加倍利息照样发,官员们除了年终获取加倍利息,服务意识还是依旧。依笔者之见,风险抵押金也好,廉政保障金也罢。只不过是一种灰色收入的演变,实属瞎子戴眼镜而已。为什么要这样说的,因为官员的职责有国家法律政策作保障或者制裁,干不好工作有公务员法来调整,也不是靠那几千元风险抵押金就可免除法律的制裁,但相关部门偏偏又要“瞎子戴眼镜”,为什么要戴这种眼镜,因为这种“眼镜”蕴藏着官员们的“钱途”。清朝腐败是灰色收入惹的祸,难道我们今天还要让巧立名目、花样翻新的灰色收入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吗? 借鉴之九、不要被芝麻遮眼。国泰、于易简被查处之后交九卿会审,按当时规定只能判处死缓,但为了给皇上留有人情的余地故判死刑,乾隆便以国泰出于办贡为由改为死缓,但决定作出之后,钱沣等人又查出了国泰还买了数千亩土地没有交代。乾隆火了,大笔一挥,死缓改为立即执行。乾隆为什么要朝令夕改,原因很简单。乾隆明白了一个道理国泰打着为皇上办贡品的旗号索取财物,送到自己手里的实属蝇头小利,但那蝇头小利可能意味着督抚们从州县官员那里剥夺了十万两,而州县们则完全有可能从民间剥夺了百万两。不杀还真的难以抚慰百姓。清朝皇上能够反思到这一点,难道我们今天有着封疆大吏、知府、县令职位相同的官员们还反思不到这一点吗? 借鉴之十、不贪助贪也有罪。在《铁面御史斗巡抚》这个故事中,就于易简本人而言,钱沣在办案过程中没有查出他贪污索贿的痕迹,但有欺君和助贪之嫌。就欺君而言,和珅本来奏疏要皇上把国泰调回天子眼皮底下让国泰贪婪有所收敛,免得大祸酿成。但乾隆询问于易简,一切都被于易简否定了,还美言国泰是个好官,只不过是对下属的严厉得罪了一些地方官员而导致有人说他的坏话。就助贪而言,于易简虽然没有向国泰那样贪污索贿,但他为国泰横行霸道、贪污索贿大开绿灯,甚至还帮国泰购置土地、遮掩赃物。乾隆把他处死,除了欺君之罪,最关键的是怕地方官员结党营私而篡位皇权。联系当下,类似于易简这样表面上不贪、但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党心、民心而任其一把手兴风作浪的官员并不少见。过大于绩的官员不是好官,无过无绩的官员也不是好官。假若当今官场少个于易简,多个钱沣,哪还有窝案频出、哪还有局部区域的一把手兴风作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又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联系习近平上任后的反腐决心,笔者认为要不亡党亡国,当下官员特别是反腐官员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开具的“药方”以补钙方式治好“软骨病”,只有治好“软骨病”才能实现反腐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达到这一目的,不论是贪腐官员还是反腐官员或者无为官员,《铁面御史斗巡抚》倒是一面较好的镜子。就贪腐官员而言,国泰的下场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就无为官员而言,于易简同样不得好死也是前车之鉴;就反腐官员而言,钱沣虽然有着“瘦马御史”之称,但他骨子里对于类似国泰那样的腐败分子却有着霹雳轰顶的气魄,他的坐骑虽然是一匹瞎马,但却仕途光明。 瘦马御史不瘦,他所骑的瞎马不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决心,笔者所做的中国梦是在九百六十位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够看见更多“钱沣”穿梭于“国泰”、“冯埏”、“郭德平”家中,只有更多的“钱沣”拿下大大小小的“国泰”、“冯埏”、“郭德平”,美丽中国才能像珠穆朗玛峰那样傲立世界东方、才能像长江、黄河一样奔腾不息。 (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盼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