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徽六安裕安区院普法施教爱心托举明天的太阳
作者:黄策 发布时间:2013-04-01 10:47:49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现状和未来承载着祖国的希望,人民的重托。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把关爱下一代工作,作为每一位检察干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呵护祖国的花朵促其健康成长,作为关工工作的宗旨和方向。
学雷锋 关爱留守儿童 “雷锋精神代代传”裕安区人民检察立足学雷锋平台,充分发挥检察官志愿者服务队作用,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为青少年开展有益的教育、帮扶等工作。今年3月中旬,该院组织青年女干警深入到该区石婆店镇汪家畈村开展“学雷锋、普法从留守娃娃抓起”活动。4名女检察官冒着蒙蒙细雨,相继走访了大圩组李某、大埂组金某等5户家庭,为6名留守儿童带去了水彩笔、书包、笔袋等学习用品,还赠送了《雷锋精神读本》《青少年权益保护法》等图书,并为孩子们讲授自我保护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 因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们平日里能见到的,除了学校老师同学、家里也只有看护的老人,更有少数孩子,因疾病、家庭变故等原因而导致生活、学习都存在困难。女检察官的走访和普法活动,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新鲜和喜庆的氛围。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牵动着每一位到访检察官的心,大家都竭尽所能地把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和其它的法律常识讲解到每位孩子的心里,在普法施教的同时,为留守的孩子们送去一份法制关怀。 爱心助学情暖服刑人员子女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服刑人员多因一时失足或屡教不改而铸成大错,失去了自由和人格,但他们的孩子是无辜的,甚至不少服刑人员的子女还处于未成年阶段,正渴求着父母长辈们的关爱与呵护。秉持人道主义原则,裕安区人民检察院严格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通过走访、回访及爱心助学的方式关爱服刑人员子女,传递“人性化执法”正能量。该院在审查王长福(化名)涉嫌盗窃罪案件时,办案检察官积极调查走访、发现其家庭生活艰难。一家四口挤在不足10平米的出租屋内,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13岁)因贫困而辍学。上报情况后,院领导高度重视,经检委会研究决定从全院干警“扶贫送温暖”捐款中拿出一笔钱资助李某的女儿上学。春节前后,该院四名干警前往该区新安镇陈集村、鲍湾村,入户看望三名家庭困难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仔细询问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其思想情况,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化困难为动力,并赠送了检察官叔叔、阿姨的压岁钱,在寒冷的冬日为孩子们送上新春祝福。 进校园 为学子撑起法制保护伞 校园是孩子们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的沃土,也是司法机关普法宣传、爱心施教的主阵地。该院检察官利用“举报宣传周”、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走进校园为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六一前后,安排法制副校长进校园开展法制讲课和安全知识讲座,为孩子们送去“法律大餐”。同时,积极配合区有关部门参与校园、周边小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2月4日,该院组织2名检察官走进校园,以“如何提高法律意识,从容越过青春弯道”为主题,为皖西中学900多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宣传课。主讲检察官刘晓阳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制作了生动形象的PPT,搜集了翔实的数据和大量代表性案例,向同学们介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犯罪特点和原因,不时与同学互动交流,并结合自己在侦查监督科多年的办案感受与同学们分享如何塑造自我远离犯罪。真实的案例,精彩的讲述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首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人关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普法施教,爱心托举明天的太阳是裕安区人民检察院和全体检察官永恒的追求,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