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法官梦”
作者:罗静 发布时间:2013-04-07 09:51:16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当我身着制服,面对国旗庄严宣誓的时候,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
那时的我,刚上小学四年级,某一天,爸爸拉着我的手走在街头,看到了“摩的”司机遭小混混欺负的场景,我好奇地问爸爸:“谁可以让司机叔叔不被欺负呢?”爸爸认真地说:“法官可以还司机叔叔一个公道!”“怎么样才能当上法官呢?”“要上政法大学。”从那时起,“上政法大学,成为一名法官”就成为了我的梦想。 这个梦想,有若沙漠的绿洲给我以希望,恰似冬日的暖阳给我以温暖,更如黑夜的北斗给我以方向,它让我产生了强大的正能量,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考上我梦想中的西南政法大学,经过七年的学习后进入江津法院,从书记员逐渐成长为一名初任法官。 习近平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梦想的真正实现需要发扬实干精神,对一名法官来说更是如此。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上涨。而人民群众之所以到法院,希望感受的是国徽和天平的庄严、法庭的肃穆和神圣、法官的公正和善良。所以,我认为“法官梦”的真正实现需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作为一名法官,首先要具备普通人的良知,具备恻隐之心、善恶之心、仁爱之心、是非之心;更要具有不同于普通人的专业品格,如忠诚、公正、为民、亲和、廉洁等。只有具备善良之心的法官才能真正地坚守法律底线,做到廉洁司法,法官若缺少“善良的心”,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将成为一句空话。 持续不断地学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类新型、复杂的案件不断出现;而经济发展所附随的社会欠账问题,也会涌入法院。面对案件的复杂性、面对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面对法律的不断更新,法官必须加强学习,全面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对我这样的青年法官而言,如何在办案过程中用群众语言与当事人交流、实质性地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更需要通过学习来积累。 认真办理每一件案件。钱锋院长认为,一个不公正的案件,对法官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的错误,对当事人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一次不廉洁的行为,对法官来说是司法生涯中难以抹去的一个污点,对当事人而言则是一场人生梦魇。这就要求法官必须给予每一个案件同等的谨慎关注,不能认为案件可以分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要懂得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理解他们对案件的关注并积极回应。当然,这极易产生职业疲劳,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法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对当事人保持耐心,我们必须耐心倾听当事人的每一句话、必须庄重地和当事人交流、必须通过自己的司法技巧理性地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而非粗暴打断当事人的发言、随意地与当事人交流、讽刺当事人对法律的无知。 提高办案效率。“迟到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绝大多数法官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个案件做得最好,但在案件质量考核体制之下,往往会出现害怕案件判决错误而迟迟不下判的情况。但必须正视的是,群众之所以到法院,就是希望法官能及时作出裁判。因此,一个好法官的做法应当是迅速审理案件,认真听取辩论,真正吃透案情,独立研究问题,充分考虑相关因素,权衡利弊,然后尽快作出结论,并给当事人各方一份清楚明白的裁判文书。 又是一年春好时。作为一名初任法官,我愿踩着春天的鼓点,迎着和煦的春风,立足本职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我的“法官梦”,为人民司法事业的万古长青贡献我的力量。 责任编辑:
盼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