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公安> 公安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北京严惩“中国式过马路”
作者:王文硕   发布时间:2013-04-09 09:02:54


    4月8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对外界宣布,交警将对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在宣传教育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将进行依法处罚。

    北京交警:对“中国式过马路”必纠必管必教育

   “交通民警对非机动车、行人违法坚持严格管理,做到逢违必纠、必管、必教育。如果出现拒不服从纠正、妨碍公务甚至袭警的情况,警方将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进行处理。”这条对“拒不服从”者的规定,让人们感受到此次北京市公安交管局下大力气整治的决心。

    据介绍,自去年12月初,北京全面启动开展了“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整治工作,从第一阶段工作来看,群众对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及交通陋习意见非常大。“许多群众通过122交通报警服务台及网络等渠道呼吁相关部门严惩违法,因此,我们将开展贯穿全年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专项整治行动,为市民出行创造良好交通环境。”

    刚性措施之外,更多的是强化自身的“内功”。记者注意到,在整治行动之前,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先从自身工作抓起,通过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交通信号、增设隔离护栏等措施,为行人及非机动车遵规守法出行创造基础条件。

    例如,警方将结合各时段路口流量的特点,合理配备人员,协管员将配备小旗、耳麦式喊话器,对非机动车、行人管理的喊话用语也将有规范;对示范路口及周边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地下过街设施指示标志、交通宣传提示标志不全或不清晰的进行增设和复划,确保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便捷通过路口。同时,在各主要繁华路口、社区、单位、公园景区等场所,交管部门将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播放宣传光盘、提供业务咨询,让市民了解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以教育的手段促使市民摒弃交通陋习。

   网友期待:常态化管理,定能消除顽症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全面整治交通违法行为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截至4月8日18时,新浪微博上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讨论已经超过131万条,在这些微博的评论页面,能看到众多网友对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的期待。

    网友“智笑迎元”评论:“常态化管理,定能消除顽症,应全国推广。”网友“梓浩轩”表示:“绝对支持。希望不是空话一阵风!”网友“甘白是我的”则言简意赅,用三个字概括自己的心声:“看疗效!”有的网友还贴心地为北京交警考虑起来,“快哉堂主人”担心道:“又管车,又管行人,北京交警警力够用吗?”

    冷静思考:需要更加人性化的“中国式马路”

    在力赞交管部门的举措之后,也有许多网友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网友“幸福天晓得”评论:“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前提是解决行人和车道的关系,有很多地方的红绿灯是明显倾向汽车的,路人等红灯的时间极长,通过的时间又极短!”

    网友“琪琪air”的描述更为具体:“现有红绿灯设计下,过马路很困难,绿灯时间过短,右转左转车辆不太避让行人,有时等转弯车辆一个灯就过去了!觉得在时限内过马路还是很困难的,还是先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再来罚款吧……”

    网友“小鱼儿与花无缺”则说:“在许多没有设置信号灯的路口,司机仿佛无视横亘在前方的斑马线,呼啸而过。再者,地下通道与过街天桥的规划缺位,逼着行人在车流中穿梭。或许要想横穿 ‘中国式马路’,有时候还真得用‘中国式过马路’。”

    有媒体评论指出,如今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道路规划更多的是为机动车考虑,“治堵为先”是许多城市规划中的首要任务,而对城市中自行车、行人等路权主体考虑却欠充分。非机动车道逐步被机动车道侵占,城市交通中的慢速主体甚至有时候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对于网友提出的问题,北京市公安交管局表示,将进一步解决信号灯存在的遮挡、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使路口非机动车灯、行人过街灯配时更加合理。“特别是人流、车流密集,路况复杂的路口,根据行人过街需求进行相应改造,将原有的一次过街形式改造为二次过街形式。”同时,针对较宽的路口通过增设多组信号灯,提高信号灯的识认效果,提升行人、非动车通过路口安全系数。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