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从红色经典中重拾信念的力量
作者:汪云飞   发布时间:2013-04-19 08:36:52


    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使人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有了健康的、正确的、能被道德所接受,对社会、对人们有益的理想和信念,就能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毅力、勇往直前,为自己诗写璀璨的人生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上一笔绚烂的色彩。

    常听人感叹: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大多缺乏理想、信念,他们似乎没有经过磨难,经不起风雨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或打击时便一蹶不振,或选择屈服、或选择逃避、或选择沉沦消陨。究其原因:一是环境改善、生活安逸,让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二是理想、信念教育淡化、缺失、滞后,不少人怕经风雨,胸无大志;三是德行教育和使之潜移默化的途径良莠不齐。影视作品渲染的是凶杀、矫情和享乐。基层教育阶段一些学校依旧实行的是以成绩核定老师绩效工资、以分数明里暗里分快慢班的应试教育;四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贪污受贿、坑蒙拐骗的丑恶现象以及各种途径派生的富二代的奢侈和炫耀,导致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移六是一些无背景、无实力、无就业能力的年轻人就业艰难,使得年轻一代心里焦虑、性格怪癖、行为诡秘,一些年轻人不免觉得前途渺茫、内心迷惘。

    这使我产生了许多联想。首先想到的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为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他们在几十年的艰苦卓绝的日子里浴血奋战、宁死不屈。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吃的是树皮草根,穿的是破衣烂衫,睡的是荒郊野外,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行程两万五千里,后又转战陕北,奔赴抗日前线,最终迎来了新的曙光。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是信念!信念是心中不灭的明灯,信念是迸发毅力的源泉,信念是迈向成功的保证。

    小时候,我们从课本中读《草地夜行》,读《第一次挑煤》,读《邱少云》,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读《狼牙山五壮士》……。从课外书中读《可爱的中国》,读《长征》,读《红岩》,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这些文章书,让我们崇敬先烈、建立信念、热爱祖国、珍惜生活,从而积蓄力量、培养毅力、提振精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在前行的道路上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在困难面前,有巨人的召唤,有可学的榜样,有必胜的信心,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正是这种信念让我们度过了物资生活及其贫乏的岁月。有理想和信念人就精神充实,心态平和,年轻人朝气蓬勃、青春焕发。如今,年轻人、包括部分大、中学生他们看的是魔法小说《哈利。波特》,是玄幻离奇的旷古传奇,是荒诞恐怖的鬼故事;被动接受的是五花八门的网络色情文字,以至于汲取的是不经过滤、不辨是非的糟粕。于是,街头小混混猖獗,未成年犯罪上升。郁闷、迷惘、无奈成为相当一批人的现实的心态。相形之下积极向上、敢想敢为、有责任心、有追求的为数不多。

    读好书、读励志书,特别是读红色经典是职工,尤其是年轻人的当务之急。那些有幸就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在迈向社会、人生第一步时,必须及时学习本职、专业知识以适应岗位的挑战。同时,应该静下心来读一些与理想、信念,与道德、责任有关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而不是一心考虑收入和利益,追求荣誉和地位。

    “忧贫”的同时更应“忧德”。贫而有德,终会致富;贫而无德,富难持久;这个“德”也包括理想、信念、追求和毅力。有了信念、毅力,就能活着有精神、事业有动力、遇挫有对策。

    没有理想、信念则目光短浅、百无聊赖、精神疲软。如古人所言:“劳则善心生,逸则恶心生”。从红色经典中汲取精华、从领袖、先烈身上重拾信念,就能在困窘和迷惘的环境中保持本真,在心灵深处恒留善良,在漫长的征途中一往无前。

    读红色经典,重拾信念的力量,成为时代的呼唤,也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精神的必须。职工之家购置的好书、有关部门推荐的优秀读物和获“五个一工程”大奖的作品都是我们可以精度、细品的。让我们及时行动起来,告别网络、远离游戏、忘却郁闷,以崭新的状态走进书店,走进红色经典,走进一个个坚定的信念…… (作者单位:江西东乡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盼盼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