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流氓”到“刘哥”
作者:刘志平 谭燕 发布时间:2013-04-26 11:58:23
我叫刘志平,是湖南省石门县人民法院维新法庭书记员,多年在基层法庭工作,当事人有的称呼我“刘书记”,有的称呼“刘法官”。在这些年办案中,让我印记最深的是一个先称呼我“流氓”,后来改称“刘哥”的当事人。
去年年底的一天傍晚,我们得到可靠消息,一个二年多杳无音讯的被执行对象樊某回家了。三年前,樊某驾驶一辆农用车在上坡时车打滑上不去,便请伍某帮忙推车,不料因路滑,樊某操作不当,将伍某当场压伤身亡。事后,伍某家人起诉至法院,经过我们调解,双方自愿达成由樊某赔偿伍某家人六万元的调解协议。本以为已经案结事了,谁知约定支付赔偿款期限到期后,樊某分文未付。原告方申请执行后,我和承办法官多次找到樊某,要求他积极履行,他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后来他干脆外出玩“失踪”。 这次,在得到樊某回家的消息后,我们立即出发,连夜赶到樊某家,但樊某紧闭大门,不让我们进屋。虽经多次说服教育,但樊某仍无动于衷。不得已我们只好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我们将樊某带到法庭后不久,便接到樊某在武汉工作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刚开始,她怒气冲冲地质问我的姓名,在告诉她我姓刘后,她在电话里破口大骂我“流氓”,说我们如何如何破门而入、强行扣人、知法犯法,和流氓没什么两样。 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当事人一开始会感情用事,不分青红皂白斥责我们,随后经我们解释,会慢慢心态平和、回归理性。所以在这种情形下,我没有和她争执,而是耐心地向她介绍案情,解释法院执行工作中相关法律法规,说明他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还介绍了伍某去世后家人生活的艰辛等等。 果然,一番解释过后,樊某女儿声音慢慢平和下来。“刘法官,我爸身体不好,你们千万别打骂他啊,还有他也应该还没吃饭,这怎么办啊?”,开始骂“流氓”,现在变成“刘法官”了,称谓的变化暗示我事情出现了转机。“要不你和你爸说话吧,听听他说看我们是否虐待了他。”我停顿了一下对樊某的女儿说。 樊某在电话中告诉他女儿,说我们一直都很和蔼,还给他买了饺子,随后又把电话给了我。 “刘法官,这事还是我们不对,请你把账号给我,我现在就从网上银行把那笔款转过来。”随后,我把法院账号告诉给她后。挂断电话后大约半小时,我们便收到院财务室发来收到樊某执行货款六万元的短信,几乎就在同时,我又接到樊某女儿的电话,“刘法官,真对不起,原谅我先骂了您,听声音您应该比我年长,叫您一声刘哥吧。”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