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80后”法官的梦想与担当
作者:李晶晶   发布时间:2013-04-27 12:04:13


    中国梦,承载着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在于能不能勤勉工作、集思广益、凝聚力量,实现法治中国梦,亦在于青年一代法官敢不敢迎接挑战,堪负时代重任。

    在新疆兵团第四师昭苏垦区人民法院立审执一线,几张年轻的脸庞格外引人注意——努尔兰、哈那提、王军胜,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80后”法官。

    2012年,这三名80后新人加入政法干警队伍方阵,以青年法官的身份进入辖区群众的视野。他们怀揣法治中国梦,以青年特有的激情,牢记使命,勇担重任,用青春热情、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在推动审判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默默前行。

    努尔兰:做司法文明窗口的人物“名片”

    “他会说四种语言”……

    “他态度很好,爱笑”……

    “他说话思路清晰,容易理解”……

    但凡到昭苏垦区法院找过努尔兰的当事人都经常说着这样的描述,或许他们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但是却能记住他那亲切的笑容和周到贴心的服务。如果说,立案庭是法院向社会展示司法文明的窗口,那么,努尔兰就是这扇窗口的人物“名片”。

    无论是立案还是来访,第一个接待群众的法官就是努尔兰。站在法院工作最前沿的他,每天要接待形形色色的当事人、面对各种各样的纠纷。“我要把这儿当成快速提高自己与当事人打交道、做当事人工作本领的训练场,做一个为人民服务好法官。”抱着这样的决心,努尔兰热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依法及时接收每一份诉讼材料,让当事人少等一分钟、少跑一趟路、少犯一次难。

    为了给当事人减轻诉累,对当事人之间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努尔兰都积极进行立案调解。“来法院打官司,心里直打鼓,我连怎么立案都不知道,也怕法官不懂蒙古语。没想到这个哈萨克族法官会说蒙古语,还特别热情,这么快就帮我把钱要回来了”,拿到调解书的原告吾孜门克满意地说,这起发生在蒙古族当事人和哈萨克族当事人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努尔兰从立案到调解书制作送达只用了一个小时,连被告马合沙提对他也高高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调解结案为他省了一半的诉讼费。

    哈那提:挑起少数民族案件审判“大梁”

    “截止到4月底,我已经办理的民事案件100%调解结案,平均结案时间20余天,办结刑事案件2件,没有一件超审限。”交出这张办案成绩单的,是在昭苏垦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工作不到一年的法官哈那提。

    与努尔兰一样,哈那提是一名哈萨克族法官,熟练掌握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四种语言。昭苏垦区是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回、俄罗斯、克尔柯孜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辖区人口的34%。随着法治意识的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更多地选择到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哈那提的到来,弥补了昭苏垦区法院缺乏“双语”法官的空缺。

    “看着国徽下那高高在上的审判席,将来我也会坐在那里,但我已深深知道:那是个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的地方”,怀着这样的心声,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哈那提就完成了从导师手把手教导到独立调解、从参与审理到独任审理的角色转变。如今,他已担负起了该院全部少数民族案件的审理,在处理少数民族纠纷时游刃有余。“为了妥善处理每一起纠纷,追求诉讼的社会效果,除了要讲更多的法律外,还要多讲民情风俗。”九个多月的办案经历他深有感触。

    昭苏垦区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中离婚纠纷居多,而每个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婚姻习俗,所以,哈那提在办理少数民族离婚案件时就要注意将审判与民族婚俗相结合。不久前,一对蒙古族夫妇来到法院要离婚,哈那提首先了解了蒙古族的婚姻习俗,得知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有男方给女方家送彩礼、女方家陪嫁物品的习俗。调解时,在离婚标准的掌握上和彩礼返还、财产分割上,哈那提给予充分考虑,尽量做到与蒙古族离婚习惯吻合,最后促成当事人达成原告主动放弃夫妻共同财产、婚生子由被告抚养、被告返还原告陪嫁物品的和解协议,双方和平分手。

    王军胜:守住维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经过昭苏垦区人民法院执行庭办公室门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法官在拨打电话、整理案卷。也许不少群众曾经在银行、信用社看到过他查询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身影,而更多时候,群众可以在团场连队、企业,看见他正在为被执行人解释相关法律权衡利弊,甚至一睹他为申请执行人维权的有力“出击”。他就是执行法官王军胜。

    执行是当事人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其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环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1980年出生,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王军胜,中等偏瘦的身材,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续写了该院2010年以来执行案件100%结案的骄人成绩。100%的结案率意味着该院不存在执行积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维护。这个成绩对于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王军胜来说实属不易,毋庸置疑,他付出了比其他人多几倍的努力和汗水。

    为了成为一个好法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对典型案件、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撰写调研文章《昭苏垦区法院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昭苏垦区法院民族案件执行难的成因及对策》在省级媒体刊登;为了化解矛盾纠纷,他苦口婆心,不厌其烦,耐心劝导,争取当事人达成一致,使横亘在三代人之间长达数年的积怨雪融冰消;为了查明财产线索,他不分昼夜奔波、不畏寒冬酷暑,为车祸造成八级伤残的申请人执行兑现8万余元的赔偿款;面对当事人的误解、指责甚至是谩骂、攻击,他敢于坚持原则,坚决维护司法权威;面对繁重的任务和精准的要求,他以心细如发、不差毫厘的标准,千方百计维护申请人权益,利用诉前保全促成一起13万元的合同纠纷化解在庭外。

    有句格言极富哲理:“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国家兴”。努尔兰、哈那提、王军胜三位80后法官已占到昭苏垦区人民法院审判力量的2/5,他们坚决地承负起了法院“立案——审判——执行”的全程重担,他们有冲劲、有理想,乐于在基层一线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年轻而富有激情,像吸收养分的花朵,在法院这个“摇篮”中茁壮成长,成长为一支激情飞扬、富有朝气与活力的生力军,以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激情实现中国梦!



责任编辑: 纪颖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