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西覃塘法院:39个月的100%
作者:黄仲胜 发布时间:2013-04-27 14:20:18
2013年1—3月,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人民法院反映诉讼民主的主要指标——一审案件陪审率达100%,这样的数字已经连续保持了39个月。
覃塘区法院现有在职人民陪审员17名,与该院一线办案法官人员配比为0.7:1。自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的三年多,该院人民陪审员参审一审案件1067件、调解案件近两百余件,并逐步参与到案件执行、涉诉上访案件化解等司法工作新领域,成为该院司法为民、亲民、利民、便民的强韧纽带。 覃塘区法院所在地--覃塘镇距贵港市区中心和港口仅20千米,是全国城镇建设试点镇,这里地处交通要道,黎湛复线铁路、国道324线和209线、南梧二级公路在境内交会,郁江黄金水道傍境而过,是大西南通向东南沿海地区和出海口的主要门户。该院下辖各乡镇2个基层人民法庭。近三年多来,为及时地将群众矛盾化解在基层,该院主动与辖区多个村民委员会、街道居委会取得联系,经由单位推荐从多个基层组织中任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人民陪审员17名,形成了通达民情、汇集民智的规模优势,他们在与法官合力定纷止争过程中为民意“代言”,为法院“说法”。尤其是从2012年初起,该院在辖区10个乡镇114个村屯设立“化解矛盾纠纷联系点”,有效激发了“基层陪审员”工作灵活性,因势利导推行陪审员参与调解,让一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 “一起纠纷,不管大小,都得用心、用情去化解,只有这样,才能绽放出最美丽的和谐之花!”该院人民陪审员、自治区先进人民陪审员莫继才的工作日记本的首页上有这样的一句话。而就在他所在的拥兴村,群众都是认定那句的话,“有纠纷,就找莫陪审员。” 拥兴村长滩屯韦氏四兄弟原本和睦相处,互相尊重谦让。但前此年,刚结婚一年的老四因病身亡,留下了3间瓦房及8亩多的土地,为了争夺这些遗产,原本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被打破了。兄弟间先是发生口角,继而相互对骂,好几次发生打架流血事件,老二甚至还扬言,要打要杀,也要把遗产争到手。近几年来,镇村干部先后多次组织双方进行了数十次的调解,但因双方分歧过大故一直没能调解成功,兄弟间昔日的手足情深,荡然无存。贵港市覃塘区法院人民陪审员莫继才代表了解到韦氏三兄弟急于想调解的念头,他结合周边村发生的类似案例及几年来他们兄弟间为这点遗产所付出的代价为切入点,入情入理、苦口婆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几经努力,兄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握手言和。那天晚上,三兄弟硬是要拉着莫继才,要他喝上一杯团圆酒。 覃塘区法院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把人民陪审员工作提高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高度来推进,使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管理、宣传等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自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施行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数以千计。今年一季度一审案件陪审率再创100%。 裁判文书上网率100%,法院办案、百姓来评 今年1—3月份,覃塘区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上网率达到了100%,从而让法院工作更加透明化,让老百姓对法院工作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增强了法官的亲和力,拉近了公众与法院的距离。 一直以来,覃塘区法院全力打造“透明法院”,把在网上公开判决书作为“阳光司法”的一项重要举措,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2012年下半年,为全面运行“网上办案办公”锐新软件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该院党组以建设“学习型”法院为突破口,8月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为期半个月,集中对全院干警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大练兵”活动。通过学习锻炼,全体干警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95%以上的干警达到了计算机操作一级以上水平,实现了“网上办案办公”,在推动“阳光司法”的这个重要环节上开好了头。之后,该院启动了对局域网进行升级改造及开通三级专线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等信息化管理建设,“网上办公办案”工作从此全面推开,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为实现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该院又着手改进了裁判文书上网录入的管理办法,集中培训了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工作人员,并加强了全院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配齐配强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检查通报制度。 普通老百姓在家里只要点击上网就将看到法院的裁判文书,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文书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评判权。现在,在贵港市覃塘区人民法院主页网站“裁判文书”栏目中,除了按法律规定不予上网公布的裁判文书以外,法院将民商事、刑事审判等各类案件的裁判文书都进行了上网公布,实现了法院裁判文书100%上网,得到了上级法院的认可。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