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四”登山、采茶、帮扶活动记
作者:欧阳灏 发布时间:2013-05-06 08:43:58
求学时,每到这个节日,总会有许多的感慨;工作后,有几个这样的节日,邀人外出忘却烦恼。这个节日,曾给了我们太多的记忆。
不管人们是否真的记得那个真的发生过的故事,是否真的怀念那些真的逝去的英灵,那些似曾相识的活动依然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今年再次参与类似活动,归来后,心中却有种难以言表的不同。 早上8点,带着横幅与近百名同事一起乘车出发。4月是橘子花盛开的时节,车行于橘林之中,漫山的花香飘满车厢,沁人心脾。这是“中国柑橘之乡”特有的四月。 一路飘香大约1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白云山林场,这里是湖南省首批国家有机茶生产出口基地,自2000年开始,该林场已连续10年通过欧盟2092/91法规标准、OFDC国际有机标准认证、美国农业部NOP有机农业标准、日本农林水产省JAS有机农业标准、中国GB/19630系列有机茶标准国际认证。冠云春芽、白云银毫王、白云银毫、石门银峰、白云毛尖、白云绿茶等,这些闻名遐迩的茶叶品牌,均产自这里。 在清点人数和宣布纪律后,我们开始登山。一路上,旗手带领我们,三五成群的前行。有缓步慢行,感受山林幽静的;有采摘野果,回味儿时童趣的;有你追我赶,争夺“荣誉”的;有装腔作势,抢镜出风头的。 白云山海拔只有600—800米,并不高,因此,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轻松地到达了林场。稍作休整,分发茶篮和分组后,即出发前往约2公里远的山顶茶场。 刚好经过最后一个弯口,即到达了茶场,通过一片片小树林后,突然出现这么大一个茶场,不免有些豁然一亮的感觉。茶树绿满了整个山头,在阳关的照耀下,这种绿显得更加清澈。 看到眼前林茶相间的绿色海洋,我和同事们没有停歇,直接沉入其中。这些一片片尖尖的、嫩嫩的叶子,外形紧细、锋苗显露、色泽绿润、一尘不染。以前买茶叶时,看到广告上写着“无污染、高山有机茶”,觉得有些卖弄环保。现在置身其中,才真正理解这个广告词的含义,才知道那种清香为何如此的纯净。 儿时,我家乡附近的几个园艺场也种有很多茶树,但是没有这么大的,茶树也没有像这样高过人头的,更可惜的是那些茶园因经营不善都烧掉了。多少年后,再次走进这样的茶场采茶,不由想起读儿时勤工俭学采茶的趣事。 小学时每年的这个季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采茶。这比起天天背些不知所云的文章来说有趣多了,因而那时候春天一开学就盼望这个时节的到来。小朋友中,我是属于最诚实的那种,从清晨采摘满是露珠茶叶,到傍晚降露,我始终是一小片、一小片认真的采,从不掺假使坏,采的最多的一次也就三、四斤。而那些淘气的孩子,在早上露水多的时候用功采,甚至还有的拿到溪边掺水的;还有的老叶子、新叶子一起抓的,更有出格的连同树叶一起采或在茶叶下掺杂些树叶。他们到天热的时候就躲在树荫下乘凉,最后还比我多好几斤。 那时候,天真无邪的我们,还喜欢和邻座漂亮女孩一起摘茶,用树枝吓唬她们,听她们的尖叫。但到初中勤工俭学采茶时,那种无拘无束顿时没了,只敢远远地偷看了。 “快,来帮我拍个照”,沉静在其中的我,差点忘了职责了。这次活动,我可是负责拍照的。于是,我开始抓拍整个茶场忙碌的身影。可惜,有些年不用相机,有些生疏,质量都不高,为同事所不屑。 一阵忙碌后,不管采的多的,还是采的少的;不管是累了的,还是意犹未尽的;至少在心态上我们都“满载而归”了。其实,我倒是觉得开始应该设计规则进行评比的。 吃完中饭后,我们青年干警还要参加第三项活动,即去白云乡的白羊山贫困村帮扶。出发前,我们捐钱买了些米和菜油,每个人还准备了50到200不等的捐款。 相比白云山,白羊山村偏僻多了,山也高多了。因为山路崎岖险峻陡、气温又高,我们有辆车中途抛锚了,三辆车的人拥挤进两辆车中,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此行的心情。一路上,我们还经过一个曾生产雄磺矿的磺厂,这里曾污染严重,好几个山头上都寸草未生,现在该厂已停产数年,并经过治理,已经长满野草了。 从山脚一路东拐西拐约1小时后,终于到了白羊山。满脸黝黑的村支书热情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白羊山村之所贫困,是因为山高偏僻,缺水和资源。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努力脱贫,并通过各方努力修好了水泥路,但是贫困的现状还没有太大改观。村里贫困户多,都希望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我们依次向村里特困户送了米、油和捐款。当然,看到他们的困难,我们知道这些也只是杯水车薪,仅能解决他们一时些许的困难。在这样的大山深处,问题要想尽快解决、真正解决,依靠扶贫和脱贫政策也只是长久之计,权宜策略还得依靠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落实。我们这种帮扶活动,无论是对他们还是对我们来说,都只能是或多或少的一些安慰罢了。最后,我们和村里还确定了几个需要助学的联系对象,希望今后的助学活动能真正帮助到这些孩子们。 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些许的失落和安慰,我们下山了。 回顾参加“五四”活动的这些年,就像登山一样。年少时,我们盲目地跟着年长的青年来到山脚,参加他们的活动;到了他们的年龄时,我们也意气风发、激情满怀,一路前行成为“愤青”;到达山顶,回忆往昔,我们会陷入沉思,虽激情犹在,却更加理性。 百年前的那些青年怀着求存图强的梦想,释放着他们的激情;百年后,当他们的梦想在一天天慢慢变成现实,随之而来的一个个新问题,却开始困扰一代代的新青年们。 再过些年,这些问题或许不再困扰我了,因为那时我已不再“青年”!(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盼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