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逝去的红烧肉
作者:罗斯克 发布时间:2013-05-07 13:11:43
从小我对红烧肉就情有独钟,特别是母亲亲手做的红烧肉至今还让我咂嘴咂舌,馋涎欲滴。其实,红烧肉的烹饪技巧十分简单,普通百姓都会做。首先将市场买回来的五花肉切成小块,再加入适当的纯正红糖、酱油、生姜、调料酒、陈皮,然后一起倒入砂锅里,加少许清水文火焖三十分钟,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红烧肉就做成了。它的特点是色泽红亮诱人,嫩滑可口,入口酥软,肥而不腻。
文革时期,父亲被冤打成右派后从一名副处领导降为一般干部,我们全家随父亲一道来到了十分贫穷但又山清水秀的都安(当时称都安公社)。从此,我的童年就跟都安的一山一水结下不解之缘。母亲老家在桂林阳朔,从小给地主放牛,苦大仇深,根正苗红,十六岁参加革命后随自治区土改工作组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来到德保县参加土改并与父亲认识结婚的。来到都安后,母亲先后担任公社妇女主任、供销社主任。当时全家人的生活来源就靠父母亲两人每月三十八块钱工资,除了日常生活开销,还供我们三个小孩读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更谈不上能经常吃上肉了。那时候政策规定农村每户只能养两头猪,一头上缴给国家(食品站),另一头自家得留到春节才能杀,多养一头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社直干部每人每月领得两斤猪肉票,每到食品站杀猪的时候,门口常常是排着长队,也不知道轮到自己的时候还有没有肉卖?而这一天也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早早我就拿着母亲给的猪肉票一路颠着跳着嘴里哼着调儿兴高采烈地到食品站排起了队。由于久久才能吃上一次肉吧,所以买肉的时候我总是拣肥的称,主要是把肥肉做成红烧肉那是母亲最拿手的一道菜了,其实很简单,也就是放点酱油、酒料而已,但那年代对于我们来说,能吃上肉已经很不容易了。当一家人围着小桌吃饭的时候我总是眼巴巴的看着母亲端上的那碟红烧肉,那谗谗的样子逗得全家直乐。每次我总是小小心心地先把肥的部分吃掉,再把省下瘦的部分用纸包好放进书包,在上学的路上就拿出来分给一起上学的要好的同学当零食,象手撕肉一样一点一点撕着吃,也许,这正是我为什么喜欢吃红烧肉的缘故吧。 七九年我到县城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高考补习班,那时候,教育局食堂伙食费很低,一餐只有一毛钱菜,很少有肉。当时我学习紧张,又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明显的营养不良。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次礼拜我回家的时候,她总是想方设法买到一点猪肉,然后把肥肉切成拇指般大小,把肉炼出少许油后放酱油焖成红烧肉,然后连油带肉放进一个宽口玻璃瓶里全部让我带去学校,吃饭时就用勺子勺出一匙放到饭里补充油水以增加营养。就这样,在我艰难的时候还能吃上母亲做的红烧肉,母亲用她的慈爱关心爱护着我,使我在母爱中健康成长。 时间见证了历史。转眼间,我在都安生活学习了十年时间,经历了都安从贫穷走向富裕翻天覆地的变化。粉碎“四人帮”后,父亲的冤假错案也得以平反昭雪;而母亲在一九七九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都安作为第三防线,她带领妇女为前线下来的伤员义务献血荣立个人三等功,父亲的平反我们一家离开了都安又回到离别十年的小山城德保,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离开了都安,但都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父老乡亲,还有儿时童年的伙伴我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是对养我育我的都安山山水水的留念,也是我对童年无限的回忆。是都安让我们一家摆脱困境得以重生;是都安用她的善良和宽容让我们一家安安心心度过了十年时光;是都安赋于我们欢笑与快乐、知识和智慧。 岁月如梭,时光流逝。当我们一家幸福快乐,其乐融融地生活的时候,不幸的是,母亲却带着对亲人的倦恋早早的就离开了我们。从此,我们失去了慈祥的母亲,失去了精神的支柱,母亲的音容笑貌还时时在我的脑海里无法抺去。而今,我也步入了中年,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我在德保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岗位上已耕耘了二十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的工作,而我,更怀念的是我的母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走致富道路,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丰衣足食的小康社会,红烧肉也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普通菜肴。但是,我母亲亲手做的红烧肉,在我的心里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红烧肉,而是一个伟大母亲博大的胸怀。这逝去的红烧肉留给我的记忆是对逝世的母亲无穷无尽的思念…… 责任编辑:
王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