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用青春坚守职责 用“卑微”记录厚重
——记云南彝良法院干警赵立华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作者:曾强文   发布时间:2013-05-09 11:40:11


    赵立华,2004年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组织部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从大专院校“选派一百名基层法庭预备法官”的号召,经考试合格于2004年12月被招录到昭通市彝良县人民法院。进入法院队伍后,这位热血青年牢记党的号召,主动申请下派到彝良法院牛街派法庭工作,2007年调到彝良县法院机关立案庭、后转研究室进行信息新闻宣传报道。在工作期间,他通过自学于2009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经云南省法官学院初任法官培训合格,被彝良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审判员。这位白族小伙,带着与生俱来的民族勤劳善良之秉性,用崇高的党性宗旨,在任何一个岗位上恪尽职守、与人友善、力求上进,获得了群众和同事的好评。特别是2012年彝良9.07地震中,这位白族小伙,用大无畏的精神,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救灾一线,用镜头记录了一幕幕抗震救灾的感人瞬间。用手中的细笔,书写了一幅幅抗震救灾的英勇画卷。

    不惧危险冲在前 镜头记录一瞬间

    彝良“9·07”地震发生时,赵立华和同事正准备吃饭,但劈里啪啦的巨响及房屋强烈摇晃,让他感觉到彝良已经发生地震,还没来得及从恐惧中转过来,就接到法院机关的电话通知,马上集中到洛泽河镇毛坪去救灾。来不及吃饭和换鞋子,他跑回办公室,提起相机就和同事一起急冲冲的赶往震中洛泽河镇的毛坪。当赶到毛坪外围时,进洛泽河镇的道路已经被封锁。主动请战的法院队伍领取了进入重灾区洛泽河镇进行搜救任务后,赵立华便随队伍出发了。一路上,余震不断,山石滚落砸毁微型车、货车、摩托车无数。沿途不时遇到用担架抬着的抢救队伍。赵立华默默的用镜头记录这些惨境,一边照相,一边帮忙救援受伤人员,并不时的向从洛泽河方向逃难出来的人员提供外围解救信息等。当搜救队达到长发洞路段时,这里的路已经被滚石完全截断了,此时该地段山上滚石还在持续,余震也还时不时的在摇晃着。为了穿越这个滚石区,搜救队员当即三两人成组,冒着滚石危险,互相观察通行强行穿越。为了补抓这个镜头,赵立华冒着滚石危险,第一个冲到了队伍的前边,蹲着就开始拍照。

    “小赵,快躲开,石头落下来了”,后边的同事大声的对着正在蹲着拍照的他喊道。

    当他刚测开身子,一搓山石随着余震从山顶直奔而下,砸在刚才他蹲的位置后顺势滚入了洪水滔滔的洛泽河。一股股灰尘和一阵阵浪花在诉说着当时的险情。“好险,小赵,你捡了一条命回来”,同事李忠对他说。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刚才“慌不择路”,左脚穿的凉鞋被脚下的碎石刮断了,脚皮撑破了。为了继续工作,他向身边的护士要了一卷纱布,用纱布将鞋和脚绑在一起,抬着相机继续随队伍前行。

    达到洛泽河电站,天色已暗,光线不好,已经不再适合拍摄,他背着相机,借助微弱的手电筒光,利用在审判岗位上积累的疏导群众思想工作的经验,做起灾民的安抚工作,在抢险搜救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将围困在洛泽河电站的2000多灾民安抚在电站的坝子里。等肚子开始呱呱的叫,他才发现时间已是凌晨两点过了,熬到天亮再说吧,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于是又义务的当起了守护灾民的责任。守护灾民安全的夜不是很漫长,天刚亮,救援的部队便源源不断的赶来,一夜未合眼的他,立即加入了搬运救灾物资的队伍,一车车的物资,通过接力的传送,堆积在存放点。而他参与救护伤员、搬运物资的情景,却未曾留在他的镜头中,也很少在别人的镜头中出现。

    9月8日下午,因需要赶回单位传送稿件,他随着救援队赶回到县城,草草的吃了一碗方便面,就伏在办公室电脑前敲打起键盘来,当完成稿件回转身时,才发现马永祥院长站在身后竟没发现。“我以为是谁没有关办公室的灯,上来看看。”一同从灾区赶回来的院长马永祥拍拍他的肩膀宽慰地说道,两人两目注视时,眼里竟都含满了泪水。此时已是9月9日凌晨一点钟了。  

    忙完赶稿工作的他突然想起,地震后还没给家里人报平安呢。掏出手机一看,手机已经没电了。自从法院的搜救抢险队伍进入洛泽河重灾区后,信号全部中断。他远在大理剑川老家的父母得知彝良地震消息后,父亲和母亲就轮着打了无数次电话给他,但都没有回音。父亲便和母亲发动所有的亲友不断轮回拨打他的电话,但仍然是杳无音讯。当来自滇西大理老家最后希望的电话打到彝良法院办公室时,值班人员告知,赵立华随队伍救灾进入灾区抢险去了,现在没有信息。

    “儿行千里母担忧”,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不知道究竟发生的什么,流泪的父母竟彻夜未眠的守在电话机边上等着、祈祷着。这件事情还是他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时姐姐告诉他的。“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理想,他离别父母千里远行贫困山区,为了抗震救灾本职工作,他深入危境,无惧生死。这就是来自大理白族的小伙子,彝良县法院青年法官赵立华。        

    废寝忘食 当好“宣传员”

    法院研究室的新闻宣传工作是法院的窗口和喉舌。工作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干警们在办案一线拼搏,作为宣传人员,及时报道,搞好宣传,则是对干警的最好支持。彝良9.07地震后,如何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事实,报道典型,报道英勇事迹,弘扬士气,就成了一个重任。地震发生当日,因为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洛泽河没有写作条件耽搁了,第二天赶回来后,赵立华就加班加点的补写。之后的每天,他白天跑法院的负责安置点洛泽河镇虎丘村和岭东村收集题材,晚上回办公室来加夜班。地震后两个星期以来,他用照片和笔记录下了大量反映彝良法院法官干警和沿途所见干部群众抗震救灾的好文章。

    地震期间,因为还有调研文章要完成,赵立华不得不抽出更多的精力来进行“夜战”,抗震救灾期间,他还提前完成上级法院安排的一篇法学调研论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仅仅地震的两个星期,他的白头发突然出现了,人也明显消瘦了。“白天忙于救灾点,晚上忙于办公室,不白才怪,不瘦才怪”。同事乐华方饱含无限关切的口吻责备说。

    干一行、爱一行,在彝良法院大家庭里,这位来自滇西的小伙子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默默无闻的力求上进,力求一门深入。他虽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但此次地震,他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自己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法院领导及干警们称“他是一位好同志”。



责任编辑: 纪颖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