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厦门“能动型警务”:用最少警力做最多事
作者:杜昌营 发布时间:2013-05-10 08:28:19
数字方程
9∶10000=95.85%,这是一个看似奇怪的数字方程——厦门用9∶10000的警力,赢得了95.85%市民的满意 改革成绩 综合警务改革以来,厦门市公安局取得了群众满意率全省第一,刑侦技术考评全省第一,抓捕在逃人员战绩全省第一,经济犯罪大要案侦办量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年初,福建省综治委委托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对福建省各地市治安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在全部有效调查问卷中,厦门社会治安满意率为95.85%,连续第3年位居全省首位。去年4月,厦门市公安局在福建省率先启动综合警务改革,坚持走“能动型警务”路线,争取用最少的警力做最多的事。 每名民警集交警、巡警和社区警于一身 去年4月1日,厦门市公安局实行综合警务改革,警力向基层倾斜。 变化最大的是巡警和交警。巡警大队整建制被撤销,原有700多号人的交警支队只剩下150多人,其中调整出来的警力全部补充到派出所。全市53个派出所的警力调整后增加了86%。每名民警集交警、巡警和社区警于一身,从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数量都成倍增加。 “一警多能”使派出所警务分配更加智能化,民警的警务技能更加多样化,这正是综合警务改革的目的所在。 综合警务改革后,派出所人员增多、职能扩大、任务加重。由于没有经验可循,每个基层派出所都根据辖区的特点摸着石头过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警务模式。“金山模式”、“莲前模式”、能动型勤务“筼筜模式”、做实网格“海虹模式”等一批勤务运作成熟范例得到推广,为改革深入推进发挥了引领作用。 “三警合一”,不分“白帽子”“黑帽子” 据统计,在美国,警察与人口比例为32.5∶10000,泰国是36.7∶10000,中国则是13∶10000。在厦门,这个比例进一步缩小,在9∶10000左右。 如何用有限警力,应对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日益增多的报警量? 厦门警方将全市划分成123个警务区,以警务队为战斗单元,将警力分布在街头,每天同一时段,大约有190辆巡逻警车、近350辆摩托车在全市各巡区巡逻,路面巡逻力量超过1800人。“黑帽子”能处理交通事故,“白帽子”也可以管打架、办案件,实现了综合用警,大幅提高了见警率和管事率。 说到综合警务改革,偏远山区的农民体会更深。一年来,警车经常来村子里,偷鸡鸭的盗贼也少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上升了。一警多能、综合用警,让微薄的警力“丰盈”起来,这就是厦门市公安局应对挑战的法宝。 “被动警务”转变为“能动警务” 今年春节前夕,同安分局新民派出所辖区自行车、摩托车盗窃案高发,派出所通过抓现行和摸排获取线索,先后协助刑侦部门打掉两个盗窃电动车犯罪团伙和一个入室盗窃犯罪团伙,破获系列案件30多起,及时遏制住发案势头,让辖区群众过了一个平安年。 “能够快速打击、取得成效,这是依托‘能动型警务’的结果。”新民派出所所长张雄伟说。“能动型警务”应用在基层最有效果,派出所分级响应,让统筹布警更科学。他们依据辖区刑事、交通警情,通过建立分色预警防控机制,加强日常勤务的精细化管理;将各网格的预警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红色高危、橙色多发、绿色平安三类,每日动态调整警力投向和勤务时间;针对不同预警等级,启动严控型、加强型、常态型查控措施,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围着警情转”。去年,厦门市公安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265起,同比增长13.84%,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5.52%。 2009年12月,厦门市公安局实行“刑侦专业化”改革,使打击更专业。通过“能动型警务”由指挥中心统筹全市派出所勤务工作,依托自主研发的勤务实时在线管理平台,实行精确化指导、扁平化指挥、一体化督导、实战化运作,实现了由“被动警务”向“能动警务”的转变。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