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老人的鞠躬
作者:赵新梅 发布时间:2013-05-15 14:39:37
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法院安排了年轻干警畅谈法院工作体会这一环节,一位刚进法院不久的法警讲到,一次,他在法院立案大厅值班时,一名农民模样的老人突然走到他面前说,以前他听人说进法院有关系才能办事,今天他没找人也顺利办成了事。临行前,老人特意向大厅值班的他鞠了两躬,表达对法院的感谢。这番言语让这位初进法院的年轻人十分震撼。
大家也许可以想象出老人当时朴实淳朴的样子,可能白发苍苍,可能面容黝黑,可能步履蹒跚,具有朴实老农民的典型特征。在法院工作久了,这张普通的脸不足以在我们心底掀起波澜。我们遇过了形形色色的人,见惯各类纠纷,可谓阅人无数,行事万千,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容易被打动,忘记了当初立志进法院的激情与梦想。这位年轻法警的一段话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 作为法律人,我们是否真的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曾经就读政法大学的时候,听说过一件事。一个婆婆,儿子被判刑,她认为是误判,到各级部门苦苦诉求,无人理会。后来,听说政法大学都是学法律的,她找到学校,见到学生就下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求人给她伸冤……我未曾与这位婆婆谋面,但这件事让当时的我难过了好久,她的形象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时,我立志要学好法律,为像她一样的喊冤者伸张正义。这番场景是否熟悉,曾经同读法律的你,我相信那时那刻和我有同样的心境。 毕业时,如我所愿,顺利进入了法院工作,从书记员到实习助理审判员到助理审判员。记录了几百件案件,审理了几百件案件,我渐渐地适应了基层法院按部就班的法官生活,青春的激情逐渐被现实打磨,当初单纯的法治梦想在纷繁复杂的日常案件中不再被提及。我的法治梦是什么,变得原来越模糊,没有了当初年少的简单答案。 年轻法警的讲述,让我重新回味,作为一名基层法院人,我的法治梦该归于何处,是否还是当初单纯的伸张正义。 在中国现阶段,我们能保证案件的法律效果,但在程序公正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情况下,社会效果却永远是一个未知数,伸张正义变得不再那么简单。 民众打官司首先想到的不是依法来求得法律的公正判决,而是忙着找各种关系,以至各种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时有发生。老人在没有找关系而办成事的情况下,会行鞠躬礼就可以让我们正视这种法律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 作为一名法官,明智的态度是不否认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在实际司法操作中不机械司法,也不脱离法律精神而任意司法,在当事人的诉求与法律精神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从而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三统一。 像老人这么简单朴实的国人很多,他们进法院打官司没有什么大的要求,有时只是需要秋菊打官司一样的“讨个说法”。 这些“秋菊们”都是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辗转反侧,不得已迈进法院大门的,在内心渴望的只是一个和别人同等的待遇。法官就是给他们一个“说法”的人, 这个“说法”看似简单,却需要一代代法院人为之努力。在我看来,如何作出千千万万“秋菊们”可以接受的“说法”,应该就是法官们该有的法治梦。 褪去法官神秘感,司法公开,树立司法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提供的这个“说法”多么不值,在“秋菊们”看来都足以用鞠躬来表示感谢,而感谢的不光是法院某个个体,而是法院人这个群体。就这一点来说,就足以让我们法院人为之努力。 通过点滴努力,获得更多“老人们”的鞠躬,获得更多对法院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基层法官的法治梦。 责任编辑:
王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