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园漫步
作者:郭来生 发布时间:2013-05-27 15:57:22
在东北三省,提到最值得游览的园林时,了解东北园林史的人都会异口同声的指出“龙沙公园”。这座园林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市中心,占地达六十四公倾之多,如果将劳动湖水面加起来的话,那面积将更大。
龙沙公园始建于清末,是清朝政府营建的第一座公园,至今仍是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园。所谓“龙沙”二字,源于《后汉书·班超传》赞曰:“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唐章怀太子李贤注曰:“葱岭,雪山,龙堆,沙漠也”。李白也有“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的诗句,龙沙遂专指塞外荒凉之地。齐齐哈尔地处东产北边陲,严冬长达六月之久,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极为不易,清朝初始,即为犯人的主要流放之地。自清康熙年间,流放齐齐哈尔的方式济著《龙沙纪略》一书始,龙沙始作为地名沿用。 提起龙沙公园,不能忘记两个人,一个是程德全,一个张朝庸。程德全任黑龙江将军时,殚精竭虑,积极谋划黑龙江的各项事业,闲暇之余,深感齐齐哈尔乃苦寒之地,作为黑龙江省城,居民没有一块游览休憩之地,城中名人学士也需一处佳境以供抒怀,乃向清延奏准,选址齐齐哈尔城西废弃的粮仓旧址,修建了亭台楼阁、开辟了湖泊鱼沼,命名为仓西公园,后更名为龙沙公园,此园后来成为齐齐哈尔的名胜。清末民初诗人魏毓兰专门赋诗:“塞上无名胜,仓西独旷幽;拓园分草卉,积土起岑楼”。 张朝庸,乃龙沙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为龙沙公园的修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当时沙俄拟在齐齐哈尔设立领事馆,在选择建馆地址时,看中了龙沙公园的清静幽雅,强行霸占去半个公园,并挖沟为界,筑起围墙,禁止中国人进入。沙俄的侵略行为,激起全城人民的义愤,张朝庸愤然取别号为“半园老人”,以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此事后经多次交涉,沙俄始将侵占的地方退回。程德全卸任后,继任者周树模又两次聘请张朝庸主持了龙沙公园的扩建。 虽然龙沙公园经历了清末、民国的战乱与破坏,但现在依然有众多的历史建筑保存完好,代表性的有象亭、遗爱亭、藏书楼、望江楼等。象亭,位于龙沙公园正门东北角的一处土坡上,铁皮盖,五角单檐,五根花瓶形立柱由砖砌而成,外抹白灰,梁、檩、椽均为榫卯结构,单层的斗栱,雕刻成象头,突显出长长的象鼻。整个亭子,可用一个“陋”来形容,立柱是砖砌的,顶是铁皮做的,斗栱也只有一层。但简陋中却透出了当年设计者的独具匠心,远远望去,造型别致,结构精巧,柔和中带着动感,花瓶形立柱和象鼻形的斗栱寓意着吉祥与平安,中华传统文化尽在其中。前些年,据国内园林专家考证,认为该亭是建园时建起的,但也有人认为系上世纪三十年代日伪时期所建。201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拨款对象亭进行了维修,将铁皮盖换成了青瓦,增加了戗脊等构件,并重新进行了彩画,百年古亭再现了青春。 遗爱亭,与象亭遥遥相对,遗爱亭为一个六角卷檐亭,亭中立一通大理石石碑,上书“清云阳程公以身御难之碑记”,碑文记载的是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在庚子之变中挺身护城,誓死保民的英雄事迹。庚子之变时,沙俄侵略黑龙江,准备炮击齐齐哈尔城,寿山将军委任程德全前往交涉,要求沙俄不得伤害无辜平民,程德全以身堵炮,表示要是以炮轰城,请先将其杀死,最终迫使沙俄停战,保全了齐齐哈尔城。齐齐哈尔人民感念程德全对全城人民的恩德,请黑龙江省都督宋小濂撰文纪事,以彰程德全之功,并于民国九年立碑于龙沙公园内,建亭护之,命亭名为“遗爱”。 望江楼,坐落于龙沙公园中央的假山上,是龙沙公园内兴建较早的建筑之一,最初为一草亭,名未雨亭,后将草亭改为单檐歇山顶式古典楼阁,黄色琉璃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解放后,又进行两次修缮。登入楼内,西望嫩江,波光粼粼,齐齐哈尔风光尽收眼底。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视察齐齐哈尔时,曾先后登临此楼,观赏风景。1964年7月,朱德委员长在游览了龙沙公园,登楼远眺后,即兴题写了“望江楼”三个大字,后制成匾额悬挂在飞檐上至今。 藏书楼,在龙沙公园望江楼的南侧,现为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始建于1930年,当时由于旧的藏书楼狭小,设备简陋,为满足民众的需要,主政黑龙江的省政府主席万福麟决定重修,选址于龙沙公园内,请德籍工程师马克斯设计,其外观仿北京故宫建福宫花园内的畅春阁,采用钢筋水泥等新型建材料建筑的宫殿式三层仿古建筑。楼内收藏了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籍善本六千余册,其中不乏海内外孤本,在全国图书馆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多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除此之外,绿树花丛之中还掩映着关帝庙、澄江阁、寿公祠等古建筑,值得游览观赏。百年古苑,写不尽历史的沧桑。园中的一亭、一楼、一山、一水,都有着历史的渊源。游走园中,历史与人文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游趣无穷,流连忘返。 责任编辑:
王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