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民商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香港拒绝引渡斯诺登——解读国际法上的引渡
作者:饶乃荣   发布时间:2013-06-24 09:41:38


    引渡是一国将处于本国境内的被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经判刑的人,就该外国的请求,送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一)引渡的主体

    引渡的主体是国家,引渡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法中,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因此引渡需要根据有关的引渡条约进行,当他国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提出引渡时,一国可以自由裁量,包括根据其有关国内法或其他因素作出决定。香港是中国的有机组成部份,对外只能以“中国香港”的名义进行,因此,香港不能做为引渡的主体。

    (二)引渡的对象

    引渡的对象是被请求国指控为犯罪或被其判刑的人,可能是请求国人、被请求国人和第三国人。在国际实践中,除非有关引渡条约或国内法有特殊规定,一般地各国有权拒绝引渡本国公民。

    (三)引渡的罪行

    对于可引渡的罪行,一般都列举和规定在引渡条约中,有些国家的国内引渡法也有规定。“双重犯罪原则”和“政治犯罪不引渡”是被一般接受的原则。

    双重犯罪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人的行为必须是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中,关键是对政治犯罪的认定问题。实践中,认定政治犯罪的决定权属于被请求国。国际法规定了一些不应视为政治犯罪的行为,包括:(1)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类罪;(2)种族灭绝或种族隔离罪行;(3)非法劫持航空器;(4)侵害包括外交代表在内的受国际法保护人员罪行等。

    (四)引渡的程序

    引渡的程序一般根据引渡条约及有关国家的国内法规定进行。包括:引渡请求的提出和答复、负责引渡的机构、引渡文件材料的传送、移交被引渡人的条件方式等。

    (五)引渡的效果

    引渡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刑法的地域性或各国刑法的差异造成的法律漏洞,防止某种犯罪行为逍遥法外。实践中,请求国只能就其请求引渡的特定犯罪行为对该被引渡人进行审判或处罚。这也称为“罪名特定原则”,如果以其他罪名进行审判或将被引渡人转引给第三国,则一般应经原引出国的同意。

    虽然香港和美国曾于1996年签订引渡条约,但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无外交权,中国和美国之间也无引渡条约,因此拒绝引渡斯诺登,适用香港法律处理是有法律根据的。

    (作者单位:云南省鲁甸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张红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