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党政> 各地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手拉手远离毒品 心连心造福社会
作者:史谦 车振宁   发布时间:2013-06-26 09:06:36


    这场座谈一开始就显现出不落俗套之处:中国禁毒展览馆内,所有目光齐刷刷射向大屏幕,注视着不断变幻的场景:百年禁毒史波澜壮阔,禁毒人民战争声势浩大……虚拟展览馆吸引着在座者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照记录。

    6月25日,全国“禁毒先锋”、第三届“十大民间禁毒人士”和禁毒爱心人士齐聚公安部,参加国家禁毒委“6·26”禁毒工作者座谈会,面对毒品这一世界公敌,创新思路,共商对策。

    公安民警建言——

    在警保持忠诚,离岗坚持奉献

    6月25日10时许,中国禁毒展览馆虚拟场景展示完毕后,一名多年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禁毒先锋”哽咽着说:“从座谈会一开始,战友们和毒贩进行殊死搏斗的那一幕幕就不断浮现在我脑海里。今天,我代表牺牲战友来领奖,代表战斗在一线的同事来建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张弢建议,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充分发挥集群作战优势,每次铲除毒品犯罪团伙,力求连根拔起。

    认真听完张弢一番话,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激动地说,在这场禁毒人民战争里,他深深感受到牺牲民警满腔热血中涌动着无限忠诚。他表示:“公安部禁毒局将大力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全力打击制贩毒品活动,不让民警再流血,不让战友再心痛。”

    话音刚落,身着便装的于建文站起来,像身穿警服的张弢一样,向大家行了一个标准的敬礼。她曾是天津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民警,2008年退休。

    于建文讲述了自己和一些退休民警的做法,包括走进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巡回演讲、参与制作广播电台禁毒节目。

    演讲、节目之所以能吸引群众,在天津小有名气的她认为有一个重要原因:公安民警侦办过很多毒品案件,案件变为故事后生动、易懂,群众听了容易入脑入心。她说,目前很多退休民警活跃在禁毒志愿宣传、教育活动中,他们秉持着公安民警无私奉献的品质继续工作。这种精神应该在警营大力提倡。

    民间榜样献策——

    宣传播撒关爱,选择给予关怀

    第三届“十大民间禁毒人士”中不少人的亲友吸食过毒品。这让他们毅然踏上禁毒之路。

    深圳一家公益机构的负责人周丽辉坦言,自己的孩子曾是一名药物成瘾少年。她的孩子多年前接触 “止咳水”时,她还不知道合成毒品的危害有那么大。

    她希望,全社会用广告、动漫、招贴画等各种宣传形式,从孩子抓起,让青少年切实了解毒品的危害。

    梦晓是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她在工作中发现过一名同行吸食大麻,自己很为同行感到惋惜。

   “我在大量的采访工作中发现,生理戒毒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完成,而心理戒毒过程很漫长,吸毒者反复程度较高。”梦晓认为,相关机构应当加强戒毒心理研究,同时,全社会要给予吸毒者关心,接纳他们重新融入群体。

    座谈会上,她笑言,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所有的禁毒民警都无毒可禁。

  爱心人士提议——

    扩充禁毒力量,加大教育力度

    禁毒爱心人士、马来西亚华裔商人古润金看着墙上的《万里江山》画卷回忆道,小时候读书时了解到,封建时代的中国饱受鸦片的伤害。长大后,他也听到、看到一些人因为吸食毒品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这些经历让古润金坚定决心要和毒品斗争到底。近年来,他一直在中国禁毒基金会任职。

    古润金希望,能动员更多的人参与中国禁毒事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携手禁毒。”

    听完这番话,禁毒爱心人士、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国晋高举双手,鼓起掌来。他认为,社区禁毒、人人有责,应该以社区为单元,扩大禁毒教育影响面。

    4年来,香港人杨国晋在大陆参与推广、建成了200个社区禁毒图书角,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杨国晋说,禁毒是一项漫长的工程,“但我坚信,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一定会看到无人吸毒的那一天。”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