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谒拜伏羲
作者:罗念初 发布时间:2013-07-17 14:49:09
从偏隅一方的南方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且行且走,来到了遥远的甘肃省,来到这个叫做天水的地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华夏始祖伏羲出生在这里,原来我们中华民族最初的根就萌芽在这个地方啊。 到了天水,听了导游生动的介绍,才知道天水在古时候称为“成纪”,也叫秦州,是伏羲的故乡,后人因之又称之为“羲皇故里”,旅居海外的游子作为“龙的传人”每每到大陆寻根,天水都是绕不开的寻根祭祖的圣地。 我们常常提起的三皇五帝,伏羲正是伏羲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正是这个百年一遇的奇伟人物,运用他绝顶聪明的才华与智慧,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当时人们的生存概率。 他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驾辨》等美妙动听的曲子,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让人们在艰辛的劳作之余,让悠扬的音乐洗涤着疲惫的灵魂。 他是一位地理先生,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的道理,创造了阴阳八卦,用这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生生不息、循环无穷的万事万物。这种神妙的方法,也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开创了中国古文字的先河,结束了那懵懂的结绳记事的历史,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新的记忆时代。 他是一位极具创意的画家,用他那“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充满无穷张力的想象,画出了一种神秘莫测、变化多端的物种——“龙”,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龙还能显能藏、能巨能细、能长能短。从此以后,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 他还是一位方向感极强的人,最早能够分辨东西南北的人就是他:他说:“东方属金,西方属土。日头出东落西”,于是东西方向确定,又说:“南热北冷”,于是南北方向也落实了。 每年的正月十六,是伏羲的诞生日;农历七月初九,是伏羲的逝世日;在这两天,每年他的家乡天水都会在举行盛大的祭祀庙会,大家扶老携幼到伏羲庙来祭拜这位华夏的始祖。那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放眼华夏大地,无论哪朝哪代,人们都不会忘记伏羲这个位居三皇之首的老祖先,大家在吟诗人颂词中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他:如唐代的詹敦仁在《复留侯从效问南汉刘岩改名龑字音义》开篇就唱到“伏羲初画卦,苍氏乃制字。”同样是唐代的吕岩在其诗作《窑头坯歌》也赞叹道“伏羲传道至于今,穷理尽性至于命。”近代著名诗人王国维也在其《读史二十首》之二里提到“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是的,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分子,我们没有理由忘却伏羲为我们华夏文明所做的卓越贡献:我们应时时感恩与缅怀这位带领人民走出洪荒与混沌的先人,我们应始终保持这份后人对遥远长者的尊敬与思念,祈愿他能够护佑我们中华民族昌盛不衰,迈进繁荣、富强、文明的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为了表达自己对伏羲滔滔如连绵不绝的江水般的敬仰之情,我也试着学古人仿作七律一首,是为纪念: 听风作卦易初成, 图腾一统龙飞升。 结网渔猎创历法, 华夏文明始启程。 多才多艺造书契, 构建纲常知伦理。 德行大道几千载, 炎黄同根祭伏羲。 责任编辑:
王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