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东高密检察机关刑案审查引入心理疏导
作者:贾富彬 王培友 张明文 发布时间:2013-07-29 10:46:02
“假如给你一支彩笔和一张白纸,你最想画什么?”“我想想……哦,我最想画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人人都想拥有它。你还年轻,我相信,只要你积极改造,悔过自新,早晚会有个幸福的家的。”这是近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鹏坤应邀到山东省高密市看守所对未成年犯小刚(化名)进行深入心理疏导时的一幕情景。 “提审小刚时,他那无所谓的表情、麻木不驯的举动令我记忆犹新。”山东省高密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主任邱玉讲,“乍见小刚,我简直不敢相信坐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个年仅17岁的孩子。”在邱玉看来,小刚冷漠麻木的举止表情与他稚嫩的年龄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讯问开始后,落座下的小刚歪着头不停地抠着指甲,偶尔抬一次头,当他的眼神与邱玉的目光相撞时又赶紧将头埋下。也许是想尽快结束讯问的缘故,小刚对所犯罪行交代得异常爽快,但对自己的家庭状况却闪烁其词,支支吾吾,不愿透露丁点信息,似有难言之隐。为了打开小刚的心扉,邱玉像亲人一样和他拉起掏心窝子话,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家长里短,小刚感到了久违的温暖,最终道出了他那段苦不堪言的身世。说到伤心处,他禁不住嚎啕痛哭,“如果我有一个像样的家,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我也不至于走上这条道。” 原来,小刚的母亲是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父亲是被人雇佣的货车司机。在小刚的记忆里,父亲长年累月在外跑运输,母亲病情发作时就打他,别人眼中色彩斑斓的童年生活在小刚这里却是暴力和阴霾。屋漏偏逢连阴雨,十岁那年,小刚的父亲又因车祸身亡,母亲迫于生计带他改了嫁,生活上暂时有了着落。但好日子没过几年,小刚因与继父不和,便早早地辍学外出流浪打工,再也没回过那个令他伤心的家。今年初夏,小刚在一家饭馆打工时接到他儿时朋友的一个电话,说要借几千元应急。出于义气,碍于情面,小刚应了下来,可撂下电话,他又犯了难,自己一没积蓄二没亲戚朋友愿意帮忙,心想到哪儿捣鼓几千块钱呀!思来想去,小刚忽然想起老板抽屉里应该还有不少现金。于是,一个邪念油然而生:如果把这笔钱搞到手,就可以帮朋友的忙了。打定主意,小刚乘夜撬开老板放钱的抽屉,偷走了6600元钱。第二天,小刚把大部分钱交给朋友后,自己带着剩余的一千多块开始了逃亡生活。没过几天,小刚便花光了身上的钱,囊中羞涩的他实在撑不下去了又偷了一辆电动车,后因销赃无望投案自首。 鉴于小刚状态,邱玉认为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转变心态,彻底走出心理阴影,于是便邀请了心理咨询师王鹏坤对其进行开导,因此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如今,随着心理疏导的逐步深入,小刚的心态变得比以前阳光多了,对生活也有了自信心。 据了解,今年以来,高密市检察院在深入总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未成年犯因势利导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决定在刑案审查中引进心理疏导“服务外包”新举措,并会同当地团市委、妇联、教育局、司法局、心理协会等部门,将专业心理疏导机制引入刑事案件审查工作。同时,还先后出台《心理疏导工作细则》等制度,聘请心理咨询师,及时为未成年犯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截至目前,该院已先后为4名心理问题突出的未成年犯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其培养健康心理,树立健全人格,效果显著。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