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州东方特钢"多重污染"长期肆虐 村民闭窗生活
作者:丁国锋 董占鏖 发布时间:2013-09-16 10:35:38
今年6月25日,有媒体报道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东方特钢,肆意污染环境,造成附近80多户村民长期备受污染的煎熬,苦不堪言。报道中还披露,在未取得环保手续之前,企业非法建设石灰厂项目,常州市武进区环保局向该媒体回复称,区环保局已依法责令该公司停建,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将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然而,时隔两月有余《法制日报》记者专程赶赴实地采访发现,该企业污染问题丝毫没有减轻,且造成周边大气、土壤严重污染,不少尚未被拆迁搬离的村民依然只能闭着门窗生活,被搬离的原村民住宅区域,则杂草丛生,碎砖碎石满地,河塘水域被一些不明废弃物填满,不仅治理无期,环境修复也遥遥无期。 70岁老太要带记者去看污染 在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的东方特钢厂,高耸的钢厂建筑物上方乌烟瘴气,在夹杂着黑色颗粒物的浑浊空气中,不断还飘散着阵阵刺鼻的气味,几座高炉的烟囱,除了喷出滚滚的白色浓烟外,有一处三口烟囱,还不间断地排出橙色、白色、灰黑色浓烟。 记者沿着大门北侧一处小路查看周边情况时,一个70多岁的蒋姓老太骑着三轮车迎面走来。“污染太严重,你看看能搬走的,都走了,这里哪里能住人啊。”老人指着冒烟的厂区气愤地说,“整天冒烟,根本无法住人啊,你们要去哪我带你们去看。” 在几处被搬走后留下的残垣断壁附近,记者发现瓦砾、碎砖、垃圾遍地,“看看这里乱成这样了,河里都是丢弃来的,装在沙包里不知道是啥东西,没人管啊。”老人气愤地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在钢厂西北侧的湟里镇北隍村、西侧的应家南田舍村,记者发现这些村子与工厂厂区均咫尺之遥,灰黑色的烟尘使得整个村庄处于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久久不能散去。 多位村民证实,“东方特钢常年24小时生产,高炉时刻不停排放烟尘,白天稍微好一点,只有少量黑烟排出,而旁晚直至入夜,尤其是深夜后,企业停止使用除尘设备便开始大肆排放。每当早晨起来就能看到,墙壁、窗台、屋内都是一层灰尘。” 记者也注意到,在一些未被拆迁搬离的村民房子墙面上,大多都积累着厚厚一层黑色尘土,白色墙面几乎难以找到。 “企业长期违规排放的大量黑色粉尘,严重威胁村民身体健康,同时也给周边河水、粮田也造成严重污染,庄稼受污染产量逐年下降,地里种的蔬菜上时常是一层黑灰,吃时洗也洗不掉,吃起来都是提心吊胆。”一位刘姓的村民愤怒地说,“村里有很多老人还患上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一些小孩子的身体免疫力也比较差。我们觉得这一切与东方特钢污染有直接关系。” 应家南田舍村一位50多岁男子告诉记者,该村90户人家至今没有搬迁,因为不是钢厂那个村的,老板不管。“以前天天面对着村里冒烟,现在这个车间生产少了,但还会偶尔开工,黑、黄、白色灰尘,让大家不敢开门开窗过日子,下雨时地上流的雨水都是黑的,村民几次集中去上访都没有用。”男子指着100米开外的一处破旧厂房说。 多重污染长期肆虐 记者采访期间还发现,除了对大气、河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外,钢厂传出的隆隆噪声,还夹杂着尖尖的声音,让人长时间处于“耳鸣”状态,十分难受。 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抱怨说,每到晚上工厂内机器运转声,方圆数公里都能听到。特别是晚上工厂下料时就跟拆房子一样,吵得让人无法入睡。 记者了解到,按照《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钢铁企业厂区距离居民区至少在1000米以上。然而东方特钢距离最近村民仅一墙之隔,远远达不到规定的“1000米”距离,村民曾多次向当地环保部门反映,但当地环保部门对此明显“执法不力”,多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改观。 记者还了解到,与应家南田舍村相距数百米的东方特钢新扩建石灰厂的合法性,也长期受到了质疑。 当地一位村干部透露,2012年年初,该企业通过征迁附近村民的房屋和耕地后获得100多亩用地,虽然征迁补偿不合理,但考虑到生活环境严重污染,村民只好同意搬迁。而今年上半年,在未获得合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该企业非法建设石灰厂项目,主要供应企业炼钢的燃料,目前已投入生产。 “石灰厂在生产时根本就没有除尘设备,否则污染程度不会这么大。”一位庄姓的村民说,每天石灰粉末会被“释放”几次,遇到南风就直接飞扬到村里,家里的厨房、桌椅、晾晒的衣服上到处都有粉尘,农作物和树木也被粉尘覆盖。 据了解,根据《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防止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按照上述规定,东方特钢石灰厂项目立项、规划、环评、建设等方面是无法通过审批。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该项目从今年8月份生产至今一直都未间断过,记者不仅疑问,执法部门都干啥去了,这些渎职腐败行为为何长期得不到上级部门查处、纠正? 纳税大户给村民带来了什么 据悉,自从常州“铁本事件”之后,2009年12月29日,东方特钢是现有股东通过竞价挂牌收购原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组建而成。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总数3800人,资产总额50亿元,占地面积1800亩,主要业务涵盖钢铁冶炼、轧制、国际贸易、物流等,主要产品为各类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特种钢及其棒材。 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该企业实现产值107亿元,销售105亿元、上缴税收2.5亿元,利税5亿元,成功迈入常州的“百亿俱乐部”。 但作为环保部门需要重点监控的高耗能、重污染型企业,在上交巨额税收的同时,是不是就可以对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怠于治理,就可以对多年来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敷衍推诿,就可以逃脱环境修复民事责任、环境污染刑事违法的追究呢? “多年来,村民们投诉过,也上访过,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官员都来现场看过,并承认污染问题确实存在,但就是没有人来管,主要是东方特钢是当地的支柱企业、纳税大户。”一位庄姓村民称,从2011年开始,湟里镇政府每年都会给北隍村委10多万元的污染补偿费,根据每户人口、耕地面积大小和受污染程度,由村委将这笔污染补偿费汇入每户村民的银行账户,多的村民可拿到1000多元,少的只有200多元。 “仅凭一点污染补偿费就能弥补污染环境对村民造成的伤害?我们的下一代子孙的身体健康谁能保证?”北隍村1组的吴姓村民说。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钢铁厂如果不及时革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危害,仅长期造成的污染修复问题,要经历几十年时间,尤其是土壤污染问题,其修复将面临巨额资金投入。 记者发稿前,该企业在一份书面回复函中解释:该公司已经累计投入环境治理2亿元,周边6个村村民已搬迁,南田舍村民搬迁问题已经着手实施,将加快环境整治提升,对全厂设备梳理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加强废气、废水、粉尘的污染治理,开展二恶英检测,加快偿还企业遗留的环保欠账。其中,3台冶金石灰窑已被环保部门依法责令停产整顿,限期补办手续且已接受行政处罚。 该企业多重污染问题何时有根本性改观?本报将继续关注。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