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群众第一
作者:李婷   发布时间:2013-09-18 10:45:08


    前不久,在福建省周宁县人民法院大门口,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12位农民工高高兴兴地将一面书有“人民卫士、一心为民”字样的锦旗送到该院林法官的手里,并连声感谢该院法官帮助讨回29.3万元的被欠工资。这是周宁法院打造司法为民“升级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周宁法院牢固树立群众第一观念,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注重服务关口前移,以“换位法”化民怨,以“联调法”解民忧,以“民情簿”暖民心,努力实现司法服务与群众“零距离”,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赞扬。

    以“换位法”化民怨

  7月30日,一封署名为该县浦源镇溪坪村新厝自然村村民的联名信,引起了该院全体干警的强烈反响。原来信中对该院一起非法占用农地罪案件判决不满,认为对被告人陈某的量刑太轻……

  案件程序及实体均正确,为什么村民会联名反映量刑太轻?带着诸多的疑问,周宁法院领导决定安排办案法官用换位思考的办法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

  “被告人陈某实际破坏农地有40多亩,你们法院为什么只认定17亩?”“你们能把心中真实的想法提出来,这很好。根据福建森生司法鉴定所鉴定,周宁县浦源镇“高坮垅”山场被非法占用并造成毁坏的林地面积为17.9亩。”“除了认定的17亩外,其他的几十亩你们不认定了?这明显是在袒护。”“你们的怀疑可以理解,但法官并没有纵容罪犯,因为对于另外破坏的山场,我们是要另案依法处理的。”8月2日,在溪坪村村委大楼里,周宁法院的法官们与群众代表平起平坐,并以温馨的声音回答村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随着交流的深入,村民从起初的愤怒再到平静,最后脸上有了笑意。

  群众最服的不是“权”,是“理”,要群众认同情理、事理、法理,就必须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周宁法院提倡用群众认可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接受的语言释法析理,用群众信服的方式化解纠纷。今年以来,该院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6.97%,同比提升了1.73个百分点。

  以“联调法”解民忧

  “真没想到,调解是这么快速、便捷,既解决了矛盾,又巩固了友情。”泰宁籍农民工刘某逢人就称赞周宁县法院的调解工作。原来不久前,刘某欲诉朋友李某拒还借款,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该县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县法院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当即出面协助“灭火”。他们从情、理、法入手,悉心进行诉前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重归于好。这是周宁法院用“三级联调”促和谐的一个镜头。

  林林总总的社会矛盾时常会发生,对于比较激化的群众矛盾,单靠法官的力量往往难以化解,需要借助外力。为此,周宁法院在成立宁德市首家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力量,24名人民调解员进驻法院“办案”。形成了以县法院为主导,司法所为纽带,村(居)调委会等调解组织为基础的“三级联调”网络,并实行”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运作模式。

  同时,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周宁县法院还先后与该县工商局建立诉讼调解与工商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衔接工作机制,合力加大消费权益纠纷与生产经营纠纷的调处力度;与县司法局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若干意见》等10多项工作制度,实现了诉讼和调解的场所、人员、管理、效力等四个对接。

  健全的制度、无缝的“对接”、各方的合力,使周宁县的诉调衔接机制迈入了“快车道”,使群众免受了“官司打得起,时间耗不起”之苦,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今年1-7月,该院调解撤诉案件540件,调撤率53%,大大缓解了法院审判、执行压力,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称赞说:“法官多流一滴汗水,民间就多了一份和气。”

    以“民情簿”暖民心

  今年3月初,一位名叫小西的学生来到了周宁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称是帮助其母亲王某起诉离婚,还带着王某亲笔签名的起诉书。立案庭的陈法官觉得蹊跷,连忙将小西带往边上的休息室询问。原来,小西的母亲王某身体不好,常年卧床,而父亲苏某脾气暴躁,时常打骂王某和小西,母女俩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这一切被陈法官记在了他的“民情簿”上。

  当日下午,陈法官便联络了村干部带着书记员小许来到小西的家中,对苏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法。感动的苏某当场写下保证书,小西一家和好如初。

  为进一步强化干警“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的感情认同,该院组织干警开展“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心倾听民声”活动,倡仪大家用“民情簿”记录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当事人各种困难情况。“民情簿”内容涵盖当事人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家庭情况、困难原因等方面,定期进行梳理汇总后,由院里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帮助解决。据不完全统计,1-7月,全院干警走访基层群众近600多人次,15位法官“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帮扶,资助卫生、教育、慈善等公益协会13万元,为当事人减免各种诉讼费支出28.73万元。当地不少群众称赞说:“小小‘民情簿’架起了法官与群众之间实实的‘连心桥’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司法春天般的温暖”。



责任编辑: 力蒙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