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助人为乐 彰显为民本色
——记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检察院干警李世林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作者:陈雪薇 杨佳才 吕梓溪   发布时间:2013-10-21 14:03:19


    近日,在昆明市东川区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上,东川区人民检察院干警李世林同志荣获东川区2012年度“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并作为代表宣讲先进事迹。这是东川检察院队伍建设沃土之上结成的又一硕果,也是东川检察院创先争优活动谱成的又一新篇。

    李世林,东川区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干警,从警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以率先垂范为准则,以服务检察办案为已任,无私奉献,爱心永远,以一颗善良的心,诠释着一位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助人为乐的博大胸怀。在工作中,他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在家里,他孝敬长辈,关爱妻女;在社会,他遵纪守法,是非分明,遇到各种捐款活动时,他踊跃参加,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08年汶川地震时,他拿出了半个月的工资捐了进去,同时整装待发,准备和女儿一起投身到震区的志愿者救援中;听到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条件艰苦,只能坐在破旧不堪的教室里读书时,他又一次拿出了一部分积蓄,捐到了那里,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在单位多次的捐款活动中,他都是捐的最多的一个,他总是说只要少下几次馆子,也就能把钱省下来做有意义的事了。在不熟悉他的人眼里,他总是一脸严肃,但实际上,他总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只要他能做到的事,他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2012年2月22日上午,几名群众手捧一面题为“热心助人,正气永存”的锦旗来到东川区人民检察院,将其送到了司法警察大队李世林的手中。原来是2月16日下午5时许,李世林在办案归来途中,发现一名年约4岁的小女孩边哭边走,身旁又无人照看。见状他便过去询问,可小女孩只是一直哭,问什么都不回答。没有办法,他只好一边哄,一边从她身上查找线索。在她的书包上面发现了××幼儿园的字样,从书包里的作业本上,他知道了小女孩的名字。一番劝说后,小女孩终于不哭了。她说她是一个人从幼儿园偷偷跑出去找妈妈,结果在路上迷了路。李世林又问了她家住哪里,准备把她送回去,可是孩子太小,不知道自己家具体住在什么地方。还好的是,小女孩记得她妈妈的手机号,李世林连忙与家长取得了联系,让家长来把她接走。在孩子的母亲到达之前,一名陌生男子称是幼儿园的老师,多次要求要把孩子带走。为避免孩子再一次的丢失,警惕性很高的李世林当然不会让他将孩子带走。直到家长赶来,核实身份后,他才放心让家长领走孩子。   

    这件事李世林并没有放在心上,也未曾向别人提及,接下来几天仍如往常一样上班。直到群众带着锦旗来感谢时,同事们才知道他又做了一件好事。那个小女孩的母亲一直重复地说:“太感谢你了,太感谢你们检察院了!要是没有你的热心帮助,我们现在肯定急死了,还不知道我们的孩子现在会在哪里……”话虽朴实,却承载着父母万分的感激之情。校方也再三表示感谢,并坦承了自己的过失。   

    在此之前,李世林也曾因见义勇为为被授予多项表彰。   

    2005年9月的一天,李世林和同事一行3人接到任务要赶往外地出差,行经东川区太阳谷时,一辆货车发生了车祸,车子被撞得横在了公路上,他连忙停车下去查看。车上的5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有2人的伤势比较严重。见此情形,李世林和同事立即将受了轻伤的3 人扶到路旁休息,等待交警到来,后又将受重伤的人扶上车,赶往就近的医院抢救。刚出发10分钟后,其中一名伤重者的手机响了,车上的人将手机接起,电话是事故现场等待救援的人打来的,电话里说他们那辆刚发生车祸的货车一分钟前又被一辆货车给撞了,而撞上他们的货车司机当场就已经死了!放下电话,全车的人才感到了后怕,要是当时李世林没有停车将他们救下的话,死亡的人将恐怕不只一人,而是六人了!    

    来到医院后,两个伤者被送进了抢救室,这时医院的护士要求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可当时就只有伤者本人,根本没有亲属在身旁。李世林二话不说,拿出钱就将费用交了。待联系到家属后,李世林就和其他两位同事离开了。几天后,获救的货车司机带着“见义勇为检察官,救命之恩永难忘”的锦旗来到了检察院,向救他们的几位检察官表示感谢。他们特别感谢了为他们的同伴垫付住院费用的李世林,并把垫付的医疗费送到了李世林手中,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李世林却说:“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2007年4月24日上午10时许,一位老人在古铜路与翠屏街交叉路口行走,疾驰的公交车碾起落在路上的钢绳(由于××公司施工,缺乏管理所致),正好缠住了此时路过的老人,将其摔拖成重伤。老人被摔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吸引来了不少围观者,但是没有一人敢将老人拉起送到医院救治,虽然有人前后拦下了三辆载人摩托车,但见到这样的惨状,也没有一个驾驶员愿意拉载。时间一分一分地划过,老人的性命岌岌可危。正在这进退两难之际,恰巧路过这里的一辆检察院的车停了下来,下车的警官二话没说,立即将老人扶上车,把她送往医院。围观群众纷纷以敬慕的眼神注视着这位警官离开。到医院后,他跑遍了整个医院大楼,帮老人找医生、找护士、挂号、照X光……直到家属赶到,把老人安顿好以后,他才说:“我还有事要办,我先走了。”说完就匆匆离去,连姓名都未曾留下。    

    老人的病情好转之后,她的家人才想起了当时送老人到医院的那位警官,本想当面道谢,但是那位警官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知道的就是送老人到医院的是一辆检察院的车。于是经过多番打听后,终于得知,那位好心的警官是东川人民检察院一位名叫李世林的干警。老人的家人立刻制作了一面锦旗,用红纸写了一篇长达两米的感谢信,来到检察院,当面感谢这位乐于助人的好警察。    

    2008年5月的一个傍晚,李世林依旧同往常一样,吃完晚饭后到街上散步。路上看到一辆农用车将一辆载人三轮车撞翻后,不仅不实施救助,反而驾车逃逸。李世林感觉情况不对,立即叫路旁的行人帮助那辆三轮车的司机,自己则去追那辆肇事车。肇事农用车的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是对于一个46岁的中年人来说,要追上又岂是易事。路旁的行人都觉着这人很奇怪,大马路上大喊大叫地追着辆车不停地跑,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眼看肇事车越开越远,但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穷追不舍,终于在追出了快500米以后,农用车被截住。他立即拨打了110报警,等待警察来处理事故。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事他都已经忘记了,因为他觉得帮助别人不过是很平常的事,不用总是记在心里,或是要求他人回报。许多他帮助过的人,偶然遇到,向他打招呼,他都以为别人认错了人,可是他们却是满心的感激。有的人后来和他成为了朋友,有的成为了他的“兄弟”,那些人都很乐意同这样一个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相识。在他的带动下,他帮助的人也继续将这种互助的精神传递下去,去帮助那些遭遇不幸、面临困难的人,给予他们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    

    在那封长达两米的感谢信里这样写道:“李世林的行为验证了文明检察官、国家公务员、人民好公仆的完美形象,永远值得学习、发扬广大。”在李世林眼里,救助伤重老人和货车司机、帮助迷途的孩子,这些事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但是对于得到帮助的人和他们的家人来说,他的行为不仅挽救了他们的生命,还点亮了幼小的心灵在惊慌无助时的希望,更避免了悲剧在这些家庭里发生。他,用朴实平凡的举动感染着周围的人;他,用助人为乐的行动树立着人民检察的良好形象;他,用坚持不懈的行为践行着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    

    李世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样的集体里,其他的干警遇到像他这样的事,也都会毫不犹疑的伸出援助之手。”话虽朴实,却折射出东川区检察院狠抓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执法理念的新成效。在东川区检察院,既涌现出像李世林这样的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也有春风化雨般化解百姓诉求的优秀接待员杨建林……还有在法律监督岗位上呕心沥血、艰苦工作的刘发双……更有几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的刘晓红……他们被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授予“优秀接待员”,被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和谐家庭”,被昆明市总工会授予“昆明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闪光耀眼的名字,却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耕耘;他们没有华丽动人的外表,却有着一颗颗真诚火热的心;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优秀事迹,却以不懈的努力书写着东川检察的辉煌。



责任编辑: 倪冰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