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岳母
作者:石汉军 发布时间:2013-11-14 10:47:21
忙碌了一天的我,下班回到了家里,打开电视,便听到了一首动人的歌声:“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那低沉、深情的旋律,不由使我情不自禁的提起笨笔,想为离世不久的岳母写点什么,以慰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虽然我知道,就我这点墨水,要非常完美的把她老人家一生的优良品质和为人作风写出来,是不可能的,但还是一种感情的潮水在涌动,急于要把我想写的东西、想说的事情、想讲的故事,告诉给我的亲友们。我总感觉,这对我来讲,是一种应尽的责任,一种感情上的义务。 二0一二年的六月二十九日十七时零八分,岳母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爱人现在一直还处在非常痛苦之中,时常从梦中惊醒,我这个做女婿的,说实在的,心里不是个滋味。要说:老人家也是个“顺头老”(已满七十五岁,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五日生),但从感情上讲,短期之内,确实难以从现实生活的阴影中越过这道坎,这是因为,她老人家的确是个大好人,是一位真正伟大的母亲(在我们做儿女的心中),那种小草的精神,蜡烛的品格,绿叶的情怀,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么多年以来,岳母基本上是随我们生活,要说她老人家是一位最仁慈、最随和的人一点都不过分,在生活中她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她的那些个老朋友、老伙伴们,都喜欢同她接触,同她扯家常,遇到一些不愉快而烦恼的事情,总是喜欢同她说说心里话,据一些远方亲友讲,在她年轻的时候,总是接济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虽然自己有五个儿女,家境也不是很好,但她一直在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现在县劳动局工作的唐某就曾被岳母帮助过,唐经常讲起被帮助关心的那些个故事,三元钱、五元钱,在现在不算什么,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那可是要过上10天半个月的日子,在县审计局工作的周某,从小学到大学,从一个床单、一个蚊帐,到结婚时操办酒席、杀猪宰羊,全当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岳母病逝那天,这两位更是痛哭流泪。 在大街上,她看见那些讨米要饭的老人、残疾人,她总是上前给个一块、二块钱,要说岳母本人一没有工作单位,二没有收入来源,她完全有理由拒绝这些要讨,但在她看来,这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 要说她老人家是一位最善良、最体贴人、最通情达理的人一点都没有过奖。这么多年来,我从未见过她对儿女、对亲朋好友发过一次脾气,遇事总是为别人着想:有一年冬天,她家里一个装有几百元钱硬币的小盒被别人偷走了,从当时的情形看,完全可以判定是一个她认识了多年的朋友所为,当我爱人准备找上门去讨要说法时,被岳母拦住了,她说:“算了,妹妹(她对我爱人的昵称),她也不容易,她丈夫没有工作,自己下岗,孩子又要上学,今后我们自己注意就行了”;还有一次,那年秋天,县政府搞拆迁,原来住的那间小平房要搬走,几个邻居找到岳母,要求一同去政府要求补偿,被我岳母拒绝了,并说:“算了,政府搞建设是大事,我们本来住的就是政府的,现在政府又给我们安排了新房子,还去要补偿,不好意思。”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正直的人品,她自己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能够有如此的行为和觉悟,难道不值得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和后人们去深思和反省吗?是啊!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她的所作所为使她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老人一身清贫,给后人没有留下任何的物质遗产,但她所留下的蜡烛的品格、小草的精神、绿叶的情怀,这种精神财富是难以用金钱的价值来衡量的,她老人家的那种善良美好的灵魂,在她平凡的七十六年风雨人生中得到了升华。 要说她老人家是一位坚强、最勤快、最能吃苦耐劳的人一点都没有夸张。岳母大人身高1.55米左右,体重31公斤,瓜子脸,是典型的江南“小女子”,但在我心中,她却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勤劳,那样的能吃苦,老人有五个儿女: 老大(儿子):夫妻双双下岗,搞点小生意,搞什么亏什么,50多岁了,还欠着一屁股的债,老人家总是鼓励他,好好经营,好好做人,不打牌、少喝酒,天无绝人之路,石头在河里还有翻身的时候呢。 老二(儿子):夫妻双双下岗,亦没有工作,开的士养家糊口,老人家总是对他们讲,要注意身体,开车要注意安全,每到过年过节,总是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给买些年货送过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减轻其负担。 老三(女儿,我爱人):因为平时我们住在一起,我爱人平时在老人面前喜欢撒点小脾气,在我面前更是脾气冲天,她总是对我爱人讲:“汉军工作很辛苦的,男人在外面也不容易,要多谅解他,多关心他。”前些年,我爱人开了个小餐馆,老人总是在餐馆里忙前忙后,一会儿收碗,一会儿扫地,总是坐不住,每天早晨5、6点钟就起床,拉着个小车,在郊区买菜送到餐馆里,晚上回到家里,一进门,不是扫地就是收衣铺床,总是闲不下来,每当我出差,有好几天不回来时,她总是对我爱人讲:“汉军怎么还不回来的,他不在家里,这屋里怎么好象空荡荡的,不热闹。”我一进门,便是帮我清理换洗的衣服,并倒上滚烫的开水(她知道我喜欢喝热茶)。前年冬天,我爱人因病在常德动手术,住院期间怕老人家担心,没敢告诉她,出院回到家里,见我爱人瘦了很多,也知道动了手术,并安慰说:“好好在家养病,想吃什么我给你做。”说完便悄悄的在一旁掉眼泪。这不正是歌里所唱的:“你身在他乡中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面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她乐开花。”的那个娘吗? 老四(女儿):夫妻双双下岗,这小女婿很勤快,一年四季在外面做工,搞点小工程,老人总是对小女儿讲:少发点脾气,对文忠(指小女婿)好一点,他很辛苦,做一点他喜欢吃的饭菜,这样他的身体才能适应他的工作,平时少打点牌,文忠搞点钱不容易。老人家总是担不完的心。 老五(儿子):至今单身一人,在长沙工作,老人家总是三、五天一个电话,每年还乘车去过一、二次,帮他收收捡捡、缝缝补补、问长问短的。老人一生一世把心扑在儿女身上。 对第二代是这样,对第三代第四代更不用说,就在临终的前一天,老人家在她的人生中划上句号的最后一件事,更是感人,她将平时省下的钱,给了小女儿的女儿500元,因为其考上了大学;给了重孙女(大儿子的孙女,刚出生未满月)500元,而这么多年以来,我从未见过她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像样的鞋袜,从未见过她一人去餐馆里吃早餐,她把自己所有能够做到的爱全部的、无私的给了他人,这应该就是母爱的“伟大”二字的具体体现吧。老人用她的善良与仁慈、无私与奉献、勤劳与坚强,告诉了我们这些后人们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我们彼此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们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们能够学会了那么一点点宽恕人、体谅人——我想我们都应该感谢她老人家——这位伟大的母亲。 是啊,苍桑岁月无情过,笑傲风雨度百年。再难也要坚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差也要自信,再多也要节省,再冷也要热情。这就是她老人家的人品之所在,精神之所在,灵魂之所在,可敬之所在。 老人去世后,我爱人那几天天天以泪洗面,坐在老人的遗体前,哭着、喊着、叫着、呼唤着,说她妈妈没有死(老人过世后眼睛一直睁着,没有闭上)。是的,她有太多的牵挂,老人家是没有死,她永远、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
倪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