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没有围墙的校园
作者:张太亮 发布时间:2013-11-19 15:02:58
校园有没有围墙,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基于习惯的认识。遵循约定俗成和习以为常的思维轨迹,人们会失去思考的自觉与意识,自然不会对此产生任何疑问。 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围墙”,从紫禁城到颐和园,从承德山庄到苏州园林,从清华校园到北京大学……都有一道道高耸厚实的围墙,划地而建,以示内外。 没有人去考证过“围墙”的功能,在我看来,其最原始和直接的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宣示产权,以此为界,墙内为我,墙外非我;二是护卫安全,不得擅入,防君子也想防小人。中国的围墙,经过岁月的洗礼,已超出其实用功能,它在禁锢人类行动的同时,也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墙内的人站在墙角凝视天空,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无穷的幻想,而墙外的人怀着好奇与猜想,对里面的世界永远保持着一份神秘。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道: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其实是对人们内心的那种幻想与神秘、徘徊与无奈的真实写照。 人类的幻想与神秘,肯定地说不是因“围墙”而产生的,但是否与“围墙”有关联,就不得而知了。有的人想守住它,有的人想推倒它,似乎都与围墙无关,但似乎都与“围墙”有关。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名叫许秋汉的北大学子,在参与一场关于校园围墙的喧闹与争论之后,创作了一盘名叫《没有围墙的校园》的校园民谣,在当时广为流传,述说着中国学子对未来教育的憧憬。 校园有没有围墙,这本身不该成为一个问题。没有围墙的校园似乎只是莘莘学子的憧憬而矣,像一阵风轻轻地吹过,曾经在人们的心里产生一丝共鸣,一瞬即过。 这次赴美国学习考察,有幸参观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学府,才知道,美国的学校原来都没有围墙。“中国的学校都有围墙”,“美国的学校都没有围墙”,当面对这两个“全称判断”的逻辑命题时,才感觉到“校园有没有围墙”,似乎应该成为一个问题。 哈佛大学坐落于美国波士顿剑桥镇,建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当时的州议会决定建设一所像英国牛津、剑桥那样的欧洲式大学。因此,这个小镇因这所学校而得名,被命名为剑桥镇。步入剑桥镇,导游手指前方说这就是哈佛了,但我们却始终寻找不到这座大校的校门与围墙。校园与小镇完全融为一体,没有任何的间隔。这里是一片片树林,一块块草坪,一栋一栋楼房好似轻轻地嵌入到树林和草坪之中那样,让人分不清这里究竟是树林还是草地,是校园还是郊外。清晨的阳光,透过一层轻轻的薄雾,从树缝中照射在柔软的草地上,斑斑点点,五彩斑斓。三三两两的学子或在林间信步,或倚靠在长椅上阅读,整个校园宁静如夜,新鲜的空气沁入心腑。躺在校园各个角落的长椅,显得古老而别致,见证着这座学校的历史,也许曾在上面迸发过伟大的、光辉的、甚至痴狂的思想。校园的公共空间都是开放的,无处不弥漫着哈佛大学倡导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的3A原则(三者的英文首字母都是A)的思想气息。对于哈佛而言,学院的独立性并不仅在校园的物理空间,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校融入到这座城市,融入到这个社会,融入到这个国家,真正让学术没有界限而又保持着鲜明的个性。 耶鲁大学位于被誉为绿色之都的美国纽黑文市,也是美国早期的私立大学之一,被称为“总统的摇篮”,“一不小心就会教出一个总统来”。耶鲁大学美丽的校园环境甚为著名,整个校园与城市融合在一起,校园内哥特式的中世纪建筑与现代建筑相互辉映,别具一番独特的风景。耶鲁的校徽上设计了“光明与真知”的内容,也正是这所大学人文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正如耶鲁大学校长所说:“让青年学生们用自己在学术、艺术等专业上的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工作。”这所大学一直致力于搭建学习与社会的桥梁,把培养“责任公民”、培育“国民精神”作为已任。 斯坦福大学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与旧金山市相邻。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面积很大,占地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我们一上午也只游览了校园的五分之一。校园内罗马式的教堂金碧辉煌,具有欧式风格的艺术长廊富丽堂皇,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处处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宽敞碧绿的草坪与这个城市相连,没有围墙及其他建筑物与外界相隔,市民都可以自由进入校园,体现了这个国家和城市自由开放与包容兼蓄的品格与气质,正如他的校训所说的那样让“自由之风永远吹”。相对于美丽的校园风景而言,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创建这所大学的传奇故事。其创办者利兰•老斯坦福是美国著名的铁路大王,1884年斯坦福夫妇带着爱子在欧洲旅行时,能讲三国语言的小斯坦福被伤寒夺去了生命,不满16岁的生命永远停留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让60岁的老斯坦福悲痛万分,想起儿子希望在美国最著名高校读书的愿望,老斯坦福计划捐出自己的财产,以儿子的名字在美国最著名的高校建一所图书馆,但由于老斯坦福夫妇穿着朴素而遭到了包括哈佛在内等名校的拒绝和冷遇。之后,斯坦福夫妇决定用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在加州以儿子的名义建立一所大学,并以其小儿子的名字命名为小利兰·斯坦福大学。至今,全加州乃至全美国的人们都记得他们夫妇的一句名言:“加利福尼亚的孩子都将是我们的孩子”。斯坦福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强调:“生活归根到底是指向实用的,你们到此应该是为了给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业。但也应明白,这必须包含着创新、进取的愿望,良好的设计和最终使之实现的努力。” 离开斯坦福大学,途中经过世界闻名的金门大桥,从太平洋吹来的海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但不知什么原因,在兴奋之余我竟然对“校园该不该有围墙”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脑海里忽然响起了许汉秋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的那首曲子: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再次哼唱《未名湖是个海洋》这首歌曲之余,撰写此文,以抒胸怀。 但也许,校园有没有围墙,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
陈文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