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凤 凰 游
作者:杨 燕   发布时间:2013-12-20 09:47:28


    无疑我确实是懒了些,早想着要把去凤凰游览感受抒发一下,却拖至今日。

    2013年3月的一天,早早的从单位出发,导游是个年轻妹子,很会和游客套近乎。下午,刚至湘西,冷不丁的年轻妹子蹦出一个问题:大家对湘西有什么印象?这个问题有些突然,刚扫过一眼,哪能看出什么?所以回答不太踊跃也缺少底气,有的说街道太窄,有的说好象比较脏,还有的说不如咱县城大。

    初持着这种印象,接下来的一天多,我们来去匆匆穿梭于各个景点。   

    凤凰城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叫我说,是那江边卟卟卟的捶衣声,因为它能引起我的共鸣,把我带进久远的年代。小时候我常随母亲去到小溪边,母亲捶衣,我则盯着水里那一群一群飚来飚去的俗称“刁子”的小鱼出神。后来比棒棰稍高一点,自己也要捶衣了。  

    今天凤凰城的码头可要现代多了。江的两边都是齐刷刷平展展的水泥台阶依水而设,一眼望不到头,不多远就有三两个衣着光鲜的女子在不紧不慢地捶衣,人影伴随吊脚楼的街影在水中摇曳,卟,卟,卟……捶衣人攸然自得,观景人赏心悦目。只可惜背景太杂了,一群接一群艳花花的游客在江岸的坡上晃来晃去,难得构成一幅纯净的“村女浣衣图”。不过,尽管人声喧闹,卟卟卟的捶衣声,还是能勾起我心底那尘封年久的回忆。也许到了晚上,当夜幕掩去杂色,专注于棒捶的独吟,效果可能更好些?

    其实参观景点是件很辛苦的事,不仅身体累,尤其心情难得轻松。三八节虽不是黄金周,却也处处人满为患。来到凤凰,这个我从小就无限神往、几十年梦寐以求的地方,却很难找到感觉。看到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情景,我总在担心这座饱经风霜的老房子能不能撑得住。本想在沈老的书房内多看几眼难得一见的珍品,但,不是我一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就是别人稍不留意碰了我的腰,尴尬不断,而且待了不大一会儿就觉得气不够用,赶紧撤了出来。

    看得出凤凰城近些年发展极快,新建的饭庄酒楼处处皆是,接待能力大为增强,许多地方还在大兴土木,是要甩开膀子狠抓一把的架势。不过生态保护却叫人有些隐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是否同步建成尚不清楚,但见沱江水面时而有菜叶、树叶和各色塑料瓶、袋以及纸屑漂浮,沿江除码头上捶衣之外,有的小店洗涮水也直排江中,长此以往,真担心滇池的悲剧会在沱江重演。

    听导游说,到明天游客还要多几倍,因为从武汉、长沙、襄樊、广西、贵州等几个方向都有旅游专列要到,还有远远近近自已开车或者步行而来的,……乖乖,这还只是三八节,那么五一国庆春节几个黄金周,该是什么样子?我情不自禁对心爱的凤凰产生了一丝怜惜。她承载了太多的厚爱与期望:游客的神往、经济的繁荣、农民的脱困、儿童的入学、甚至有些官员的升迁,等等等等,种种寄托全在一身,重负何堪?人们常用凤毛麟角来形容某种事物稀少罕见,可见凤之珍稀,还有人说凤凰脱毛不如鸡,又可见善待凤凰之重要。我想,国务院特批凤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恰如联合国批准某些项目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一样,其本意该是加强保护吧,但愿世人心领神会,不要舍本求末,过份看重这块天赐金牌的商用价值,只顾追捧开掘而淡忘了“保护”的天职。

    其实,凤凰的魅力,原本在于那份幽远朦胧的神秘,在于那点纤尘未染的古朴与清纯,一旦揭去面纱,万千游客与她零距离厮缠不休时,她的独特魅力也就随风而去了。

    一切痴爱凤凰的人们,让我们悠着点爱她,好吗?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