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公安> 公安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岁末年初侵财案件高发需小心防范
作者:莫小松 马艳 周军文   发布时间:2014-01-02 11:33:07


    岁末年初,是各类侵财案件高发期。连日来,广西南宁市、柳州市等公安机关陆续发布元旦、春节“两节”安全提示,并采取措施调配警力,组织民警走上街头或深入村屯开展系列安全防范宣传活动,最大程度遏制侵财类案件高发态势。元旦、春节期间哪些案件高发?这些案件有哪些特点?市民又应该如何防范?针对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联系了南宁市公安局。

  凌晨0时至5时入室盗窃警情高发

  岁末年初,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盗贼们大多会怀有“捞上一把回家过年”的心理而频繁出手。南宁市公安局河堤派出所警长廖声远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由于目的性强,入室盗窃案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元旦春节期间属于高发案件。

  “最近几年,这类案件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等购买作案工具,经常是直接开锁,十分嚣张,甚至屋里主人晚上在睡觉不法分子也敢登堂入室,并且一栋楼作案2—3起。” 廖声远说。

  2013年6月,南宁警方在长岗岭同和华彩小区附近当场抓获一盗窃团伙。该团伙此前大肆在住宅小区、写字楼作案,涉案金额超过30多万元。犯罪嫌疑人为了提高入室盗窃的成功率,竟然自学起开锁技术,从网上还购买了一大批锁具和开锁工具,练习打开各种锁头。

  面对狡猾的不法分子,市民应该如何进行防范呢? 南宁市腰塘派出所副所长秦宗权介绍说,凌晨0时至5时是入室盗窃警情的高发时段,住宅小区和出租屋是盗贼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入冬以后市民应多加防范盗窃,夜间尽量把门窗锁死,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现金,贵重物品不可随意放置。市民对房子外墙可进行防盗处理,如涂黄油、缠铁刺等。此外,小区要加强门卫制度,对外来人员要做好登记,并重点巡查外墙管道和围墙通道。有条件的小区,可安装视频监控等设施。

  骗子利用部分真实信息“以假乱真”

  最近,南宁市新城派出所连续接到几起涉嫌诈骗的报警。新城派出所副所长农定鹏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受害对象主要是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女性,犯罪分子多为男性,花言巧语编造各种谎言,诱导受害人通过银行汇款到其帐号。

  节日期间,类似的诈骗层出不穷,诈骗手段花样繁多,市民可谓防不胜防。农定鹏称,除了这些面对面的诈骗,不法分子还会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实施诈骗,过年期间大家会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拜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骗。

  据介绍,近年来电信诈骗的方式越来越“以假乱真”,有些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者或其亲友的真实信息。在用电话行骗时,以此强化受害人对其所述内容的相信程度。还有些嫌疑人利用特殊计算机软件,能模拟电话号码,在受害人电话上能显示其家人手机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电话号码,使受害人信以为真。

  此前媒体广泛曝光“猜猜我是谁?”的电话骗局,但2013年年底,南宁市民王先生就遭遇“猜猜我是谁”的升级版,一个陌生人来电开口便直呼王先生名字,让王先生放松心理防线,一阵寒暄过后,王先生落入“熟人”圈套,被骗走2万元。

    扒手擅长伪装误导市民放松警惕

  元旦、春节期间,各地人流、物流、车流增加量大,列车、公交车、商场、超市、公园等区域人流量剧增,扒手们也进入了活跃期。

  孙军、陈兵是南宁市公园派出所民警,据他们的经验,市民们大多有反扒意识,但是扒手伪装后,比如携带儿童、打扮得光鲜亮丽、伪装情侣等,市民们往往容易放松警惕。2013年元旦期间,公园派出所就曾出现一对“鸳鸯”情侣,在公园一边假装闲逛,一边窥视偷窃机会,选定目标后,二人遂分工,一人望风,一人偷包。

  据警方介绍,扒手最喜欢在人多的地方下手,所以人越多的地方,越是要多提防。在站点候车时,几个挤在一起故意造成拥堵的人很可能是一个扒窃团伙。上车后如果有一人拿着大面额钱币,焦急地在口袋中找零钱而堵在门口时,很可能是扒手们的表演。

  在超市、快餐店等,扒手通常采用在顾客集中精力购物或者是吃饭聊天、无暇顾及自己财物时,将他们的财物拎走。如果是多人作案的话,一人或多人会在顾客身旁推挤,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另一人则会趁机作案。

  在旅途中,发案较多、给群众侵害较大的案件是大额现金被盗抢案件,大额现金不仅是返乡群众的“宝”,更是不法分子孜孜以求的“大宝”,大额现金存放的位置绝对是旅途安全首要“藏宝”机密,以往这类案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受害人因一时疏忽泄露了“藏宝”机密、被不法分子窥见。

  如何识别扒手保持警惕呢?根据警方的经验,扒手寻找行窃目标时,两眼总是注视顾客的衣兜、皮包、背包,选准目标后,一般要环顾四周,若无他人注意便迅速下手,此时因精神比较紧张,往往有两眼发直、发呆、脸色时红时白等现象。此外,扒手之间为了方便联络,常常使用黑话、隐语。他们把上衣兜称“天窗”,下衣口袋称“平台”,裤兜称“地道”,把妇女的裤兜称“二夹皮”等。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